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 斯諾登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6月5日,英國《衛報》先扔出了第一顆輿論炸彈: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6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稱,過去6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照片等秘密資料。世界輿論隨之嘩然。
一時間,圍繞互聯網和信息安全的話題被推上風口浪尖,業內人士擔憂,互聯網本應是帶給人類知識爆炸和個性解放的變革,可如今,卻極有可能淪為監控、泄密甚至滿足某些非法目的的工具。當一個普通公民的通信、聊天、郵件等私密內容都有可能被竊取和暴露,人們不禁要問,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到底如何保障?依靠法律、依靠意識還是依靠技術?
美國的棱鏡門事件在全球被放大成了一個巨大的感嘆號,可更多的人心里卻濃縮成了一個個問號,機密信息泄露離我們到底有多遠。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讓絕大多數人都感到震驚,國富安信息安全專家說,2012年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2012年中國網民信息安全狀況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我國信息安全狀況不容樂觀,而網民對信息安全危害意識程度不夠。有84.8%的網民遇到過信息安全事件,在這些網民中,平均每人遇到2.4類信息安全事件。在個人信息泄露方面,有79.8%的網民泄露過個人聯系方式;其次是個人屬性信息,如姓名、年齡、性別等,占47.2%。對于個人信息泄露,絕大多數網民處于無助的狀態,88.2%的網民在信息泄露后沒有任何辦法處理。國富安專家指出,個人信息泄露日益嚴重,目前網民自己沒有好的處理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通過提升信息安全保護意識,運用現有的信息安全保護手段,盡可能的保護自己的信息和隱私不被泄露。
國富安專家向記者透露,棱鏡門事件爆發后,信息安全國產化成實實在在的趨勢。前段時間,李克強總理發言表示,要“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依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范信息消費市場秩序,提高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這將對我國“自主可控”信息產品帶來發展機遇,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優質的信息安全產品的市占率會快速增加。
國富安專家最后說,進入2013年,我們在2012年談論的所有東西都將升級。云計算、虛擬化、移動安全以及社交網絡等是影響信息安全走向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場上針對數據安全的解決方案非常多,包括賽門鐵克、億賽通、國富安等中外安全廠商都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相信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2013年,中國的信息安全建設將走上更完善更全面的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