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家庭接入互聯網。如此眾多的網絡用戶使網絡信息系統中的個人信息數據數量陡增。為了更好地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傳播和使用,一些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規章,拿出了自己的舉措。
韓國:信息安全保護缺失危害實名制
韓國是世界上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為了解決網絡誹謗等問題率先進行了實名制管理的探索。但是,信息保護制度的缺失,導致其實名制在實施5年后難以為繼,這一教訓凸顯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重要性。
韓國網絡實名制的雛形可追溯至2002年,當時出現了一系列與選舉相關的網絡犯罪,韓國信息通信部隨即向新當選的盧武鉉總統建議,從政府部門開始實施網絡實名。但當時網民只需在后臺進行身份登記,前臺仍可匿名留言和上傳文章,規模也僅限於15個政府部門網站。
2007年,網絡實名制正式在韓國實施,35家日均訪問量超過30萬次的主要韓國網站被要求進行實名認證,即用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注冊并通過驗證后方可網上留言。違規者將被處以30萬韓元的重罰,甚至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韓國實施網絡實名制在減少網絡虛假信息傳播、惡意留言,以及由此引發的網絡暴力等方面作用明顯。但它同時也面臨一些爭議,比如實名制網站內的大量網民信息資料一旦被犯罪分子盜取利用,后果難以估量。最嚴重的一次事件發生在2011年7月,韓國門戶網站NATE網和著名社交網“賽我網”遭黑客攻擊,造成3500萬名用戶信息泄露。
上述公眾信息大規模泄露事件,讓韓國網絡實名制面臨巨大壓力。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提出從2012年起日均訪問者超過1萬名的網站全面限制收集和使用“居民登錄證”(身份證)號碼,2013年將其范圍擴大到所有網站。
這一曲折歷程為探索網絡管理制度的國家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實名制在監督公共言論、規范網民行為、減少網絡暴力、凈化網絡環境等方面發揮著有益作用,但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護,就難以避免信息被不法之徒濫用和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