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 李玉坤)明年6月,北京3000多家醫療機構將迎來新醫改,其中市民能感受到最直觀的變化,可能是在價格方面——繼第一輪醫改400多項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這次又將1600余項醫療服務先期納入調價范疇。那么,以后看病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記者了解到,北京總體上仍在沿用1999年的醫療服務價格,75%的服務項目價格低于成本。去年,首批435項醫療價格啟動調整,打破了塵封近20年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僵局。
為推進結構調整,扶持薄弱專業,更好地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本輪改革對價格矛盾比較突出、亟待政策扶持的臨床平臺專業和鼓勵發展專業的6類項目,進行 “有升有降”的規范調整。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則,先行出臺病理、康復、精神、中醫及檢驗5類1600余個項目,約占現行項目八成左右,5類項目規范調整后的價格于2019年6月中旬實施,其他綜合改革方案中涉及的有關項目和政策將分批陸續出臺。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本輪涉及的項目數量較多,但涉及的人群要小于去年。除化驗項目外,其它項目僅有部分病人會涉及到,對大多數人沒有影響。以項目最多的手術項目為例,涉及手術的患者僅占總就診人數的3%左右。
“此次醫療價格調整,會不會增加就醫費用?”針對上述疑問,該負責人解釋,價格水平堅持既與國內同類型城市價格水平相銜接,也與北京醫療服務和技術水平相銜接,使漲幅反映成本變化;這次新醫改的“五個一”方案中有“三個一”都是在騰挪空間,包括降低醫用設備檢驗項目價格、取消耗材加成、推動藥品耗材集中采購。這其中,不僅有收費單上的顯性變化,還有取消加成機制后,降低“賣藥品、用耗材、大檢查、多化驗”等不合理負擔所帶來的隱性變化,帶來的將是醫療服務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和服務改善型轉變。
根據測算,改革后北京醫療費用總量上基本平衡,考慮醫保報銷政策,門診患者費用基本持平,住院患者費用略有增加。但對患者個體而言,不同疾病患者費用有升有降,比如使用高值耗材較多、化驗較多的病種,費用一般會下降,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的患者診療費則會有一定增加。
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此,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細化分析,對由于價格調整可能引起的費用漲幅較大的病種,將通過醫保政策結合救助政策予以支撐,確保把個人負擔及困難群體負擔控制在合理水平。總體上講,短期看,改革后不同患者費用有升有降,但從長期看,通過壓縮藥品、耗材等價格空間,通過醫療服務的調整和規范,最終是讓廣大百姓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