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負責監控家里小孩或寵物的監護器……在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進入家庭的同時,一些安全漏洞也頻頻爆出。在一些不法分子手里,他們通過破解軟件或IP地址可以輕易地入侵并控制這些智能家電攝像頭,將鏡頭對向臥室或衛生間等私密場所,窺探個人隱私。
隨著物聯網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家居產品智能化、網絡化已成大勢所趨。但智能家居的攝像頭很容易遭木馬病毒入侵、被黑客控制,存在窺探、泄露乃至販賣用戶個人隱私的風險,甚至危及到了用戶的人身財產安全,同時也會阻礙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
針對智能家居存在的泄露隱私風險和隱患,首先,應當把保護用戶隱私安全提高到作為智能家電的生命線的高度,要從源頭上保護好智能家居使用者的隱私安全。一方面,應從頂層設計層面盡快出臺智能家電產品的安全規范和行業標準,倒逼智能家居企業不能只想著智能家居的功能性,而是要在智能家居產品設計階段就將保護用戶隱私的安全性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納入,在研發上也必須遵循代碼安全開發規范進行,增強智能家居的安全管控功能。另一方面,對智能家居產品的監管必須盡快上線,建立起監管機制。同時,監管部門要加強并加大對市面上在售智能家居產品的安全性抽檢測試,探索建立智能家居企業保護用戶隱私的信用機制。
廣大使用智能家居的民眾也需要提高認識,自我采取防范措施,比如:居民不要使用智能家居原始預設的、過于簡單的用戶名與密碼,要定期更換密碼;智能家居的攝像頭不要正對臥室、衛生間、浴室等家庭的隱私區域等。此外,公安機關也要依法加大盜賣個人隱私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用法律斬斷盜賣個人隱私的黑色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