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的圖景正在徐徐展開。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能源的“聯姻”,將涌現更多用戶選擇和能源消費新業態。
“在可預見的未來,在中國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數百萬的中國人將可以在家中、辦公室和工廠里生產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并通過‘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電力的共享,正如我們現在創造并實現信息的在線共享一樣。”這是美國趨勢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3年前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文版序中的“預言”。
這樣的“預言”并不遙遠。在互聯網之風勁吹的背景下,能源領域也正跑步向前擁抱互聯網。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用專門篇章闡述“互聯網+智慧能源”,描繪了能源互聯網發展路線圖。
能源互聯勢在必行
“能源互聯網”早已是熱詞。在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曾鳴看來,能源互聯網是對傳統的以生產順應需求的能源供給模式的顛覆。
曾鳴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以電力系統為核心,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主要能量單元,依托實時高速的雙向信息數據交互技術,涵蓋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公路和鐵路運輸等多類型網絡系統的新型能源利用體系。“互聯共享將成為新型能源體系中的核心價值觀。”
“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世界工業革命發展趨勢,促進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必然選擇。”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說。
能源互聯網具有諸多新特點。黃曉勇說,一是分布式,鼓勵能源就地生產、就地消納,減少能源遠距離輸送。二是可再生性,支持穩定性較差的可再生能源接入,以此促進節能減排。三是雙向互動性,相當一部分市場參與者,既是能源的生產者,也是能源的消費者。
“能源互聯網的建設不是基于現有的能源生產消費模式和能源體制,而是要通過能源互聯網這種能源技術革命,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體制變革和能源結構調整,有力地推動我國能源革命。能源互聯勢在必行。”曾鳴說。
能源互聯網聯起什么?
推動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方向逐步明晰。此次指導意見提出,通過互聯網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加強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進能源利用結構優化。加快發電設施、用電設施和電網智能化改造,提高電力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曾鳴分析,能源互聯網建設的重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實現多種能源之間、能源供需雙側的充分協調互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實現集中式能源開發與分布式能源開發的相互融合,提升清潔能源的接納能力,提升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精細化程度,提升系統的清潔低碳發展水平。三是讓用戶在不同能源種類上具備自主選擇權,在用戶端形成更為廣泛的需求側響應行為,配合分布式能源的開發利用,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能源互聯網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運行效率方面已取得進展。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介紹,通過信息采集、智能控制等技術打造的機器互聯網,使風電場、光伏電站成為與傳統電廠一樣的高效可靠電源。目前風電場已經能夠做到根據采集的數據預測機組所處環境及可能發生故障,進而給出預防性運行策略和維護方案,優化了發電量,降低了故障停機檢修時間,提高了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性能。
能源互聯仍待發力
作為新興事物,能源互聯網的發展仍需突破諸多瓶頸。曾鳴認為,一方面,能源互聯網強調多能源領域的互補協調,在建設過程中要統籌兼顧多個能源領域的行業特性、發展特征,制定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機制及發展規劃;另一方面,建設能源互聯網對系統運營技術、信息技術要求較高,要有針對性地支持建設若干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平臺,圍繞多種能源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黃曉勇說,既要在儲能設備、智能電網、主動配電技術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也需要在體制機制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壟斷,推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能源行業的深度融合。
“電力體制改革是能源互聯網的重要體制支撐。”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認為,電改之后售電公司更大的業務空間必然是通過業務增值來實現,包括故障處理與維護、節能服務、信息服務、降低購電成本等。
“更重要的是,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同能源行業的深入融合,電力生產、配送、消費的數據將成為核心資源。”曹寅說。
能源互聯網還將聯起普通公眾。未來透過家家戶戶的智能電表,或可實現電能數據采集與雙向交互,實現網上繳費和電量信息查詢,更可為智能家居的電能應用提供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支撐。
能源互聯網的圖景正在徐徐展開。可以想象,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能源的“聯姻”,將激發更多的商業模式創新,涌現更多用戶選擇和能源消費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