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是近幾年科技和家電業討論比較熱烈的一大領域,各大家電廠商或自起爐灶或聯手科技企業跟進智能家電業務,所推出的產品也是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對于大部分從業者來說,很難列舉出智能家居的準確樣本,消費者也很清楚距離所謂的“智能家居”貌似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面對一條起步沒多久的新興之路,不禁讓人產生這樣的懷疑:是否從一開始,智能家居之路就已經走偏,而在這條方向不明確的高速公路上,各參與者已是刺刀見紅,樂此不疲。 無關痛癢的功能
查看市面上所推出的智能家居產品,我們可以將其工作地點的不同簡單的歸結成三類:客廳、臥室和戶外運動。客廳智能家居產品包括智能門鎖、攝像頭、路由器、體重秤以及普通家電的智能化與物聯網化;臥室智能家居產品則是改善睡眠質量的床墊、燈、開關等,戶外運動產品主要集中在智能手環這個產品上,通過記錄每天的運動軌跡來提醒使用者建立固定的運動習慣,對自身身體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從以上產品種類和功能上看,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尚不能讓人滿意。簡單的說,當消費者花費數千元錢購置一把依托藍牙或者無線網絡才能打開的智能鎖,消費者不得不考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們。亦或者是,一套在蘋果官網上售價1698元的飛利浦聯網燈泡,所產生的功能僅僅是可以通過iPhone或者iPad調節燈光亮度和降低功耗,筆者并不認為中國消費者對此能夠接受。再反觀目前智能家電產品,其智能化的主要還是體現在網絡控制和大數據共享上,一些細小的創新和改良不足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圈。
懸殊的價格
智能家居設備相比于普通家居產品價格昂貴,智能家居設備之間價格懸殊也是阻礙其普及的一大原因。新產品的成本可能是舊產品的5倍甚至更高。簡單列舉一些,Nest智能恒溫器的價格是250美元,而霍尼韋爾智能恒溫器的價格是70美元。Jawbone手環的價格是1200元人民幣,而功能與其相似的小米手環僅僅79元。消費者不禁要問,如此懸殊的價格,功能相似的產品,智能家居產品成本究竟有多少?
事實上,網絡科技紅人王自如在做智能穿戴設備評測時表示,為了加速智能產品普及以獲取龐大數據支撐,智能家居產品的產品價格不宜設定的太高,在高價面前,可有可無的智能家居產品勢必阻礙智能家居產品的普及。但或許,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家電廠商,從內心并不認為智能設備是當前乃至未來主要的盈利方式。 為什么需要智能家居?
到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必要弄清楚“智能家居”的概念,它是全自動的么?它只是好玩么?它是節能的么?沒有人知道智能家居能給他們帶來哪些便利,或者他們為何需要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相互共享的,同時也是比較復雜的。而現如今的智能家居產品缺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將產品孤立化。要么是購買一整套同一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要么是每一臺智能產品在手機上安裝一個APP程序控制,在繁瑣操作的背后,究竟是人們控制機器的工作,還是機器“戲耍”了人?信息共享和互通,簡化人們的生活是家電企業智能家居設備,家電企業必須這樣一個共同的認識,讓他們能夠了解研發生產出一個符合大眾需求的完整智能生態圈。舉例說,目前大多數智能手機都依賴安卓這個共同的操作平臺,而企業間所要做的只是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而已。
智能家居的出路
正如你所看到的,解決這些問題不是簡單地告訴消費者,他們可以花普通設備5倍的成本來獲得聯網的體驗。未來幾年,人們會如同接受室內管道一要接受智能家庭設備。當然,這人是出售智能抽水馬桶的,但我認為他說的有道理。
讓消費者購買智能家居設備,關鍵是要解決其功能可延伸性的問題,同時要讓消費者了解設備的成本和功能等。我們需要解決智能家居設備的法律、設計、工程和通信等問題,然后再回到服務和產品本身,最終讓消費者可以沒有顧慮地使用它們。畢竟,我們人類創造工具是為了去適應它們,而是讓它們能適應我們。
智能家居不能成為夢想中的烏托邦,而是切切實實能夠在不遠將來實現的現實,這需要所有參與者達成共識,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