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能電視機這個領域很熱鬧,前后有樂視、愛奇藝、小米多家科技公司介入,有一定的理由可以相信,有更多的公司會考慮或正在考慮介入到這個領域中。不過,有件事很奇怪的是,智能手機的兩大操作系統霸主:蘋果和谷歌,遲遲沒有動靜。前者做了一個AppleTV,但不是電視機,只是盒子;后者則聯合索尼制造過一臺概念性的智能電視機,也就基本不再有什么更新的信息。倒是前一陣子推出了一個電視棒產品,吸引到不少眼球,但依然屬于電視機的外設。
似乎,在智能電視機領域,中國人走在美國人的前頭,當然,它最基本的核心操作系統,依然是谷歌的Android。
盒子也好、電視棒也好,它的理念是把存量的功能電視機(請允許我套用功能手機的稱呼)轉變成一種可以聯網的智能電視。這個做法的好處是轉化成本很低,在中國,200至300元錢就可以完成這件事,但它的缺點:1)需要有一個電視機上的接口,而電視機無論是傳統的電視音頻接口還是HDMI都非常有限;2)你依然需要至少兩個遙控器,一個管電視的,一個管盒子的。有些盒子還能支持外接鍵盤鼠標,或者支持手機里的app操控。但無論如何,那個繁瑣的電視機遙控器,依然無法拋棄。這在操控上有一定的違和感。
但美國兩大巨頭,至少從今天的態勢看,它們更愿意使用轉移存量的方法,畢竟對用戶而言,升級成本低。蘋果用盒子,谷歌用電視棒。中國人則一步到位,要做增量。比如小米喊出的口號是:做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機。
因為今天的年輕人,壓根兒就是鼠標鍵盤一代甚至是觸屏一代,而不是早年的遙控器一代。對于今天的年輕人而言,接受電視機仿佛就是在接受一個全新的設備:笨重且很難移動,又沒有觸屏,也不存在什么陀螺儀,甚至連攝像頭都欠奉(這意味著無法通過動作捕捉來完成輸入和操控)。如何讓他們掏出銀子來,接受這樣一個事物,只剩下了一個手段:價格。當價格相對足夠低的時候(比如比傳統的功能電視機便宜很多),也許他們會接受。
這就是智能電視機和智能手機完全不一樣的開始,iPhone其實很貴,比大多數功能手機都貴,但它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操控方式:觸屏,并隨之引來大多數智能手機的效仿。谷歌堅持了一陣子全鍵盤理念后全面倒向了觸屏操控。今天我們使用觸屏來操控已經變得司空見慣、波瀾不驚,但我們依然需要想起這樣的歷史:當iPhone出來的時候,這個世界是被怎樣的驚艷到了。
但智能電視機,老實講一句,并沒有提供一種全新的操控方式,它依然在靠遙控器。小米電視機配備了一個十一鍵的遙控器,已經做到了盡可能的極簡,但依然毫無驚艷可言。它不提供觸屏(可以理解,47寸那么大去觸屏,對身體也不好),也不提供動作捕捉(對比一下kinect或WII這樣的游戲機),當然也不會有聲控或重力感應。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個人認為,智能電視機的推進速度,不會比智能手機快。
另外一家公司,倒是值得注意,這就是今天大多數人不看好的微軟。事實上,微軟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確鮮有建樹,但它在客廳領域倒是做得不錯。Xbox360及其外設kinect發展得還不錯,xbox360目前全球鋪貨近8000萬臺。在這個設備的幫助下,它首先讓電視機產生了一個真正意義上好玩的功能:游戲(現在智能電視機里也有,但真心說一句,沒什么太好玩的游戲),然后加入聯網功能,于是我們可以在線游戲。
再過數十年回頭來看,極有可能的是,今天的智能電視機恐怕只是一個功能電視機的1.5版,真正的智能電視機還沒有到來。我并不知道有什么全新的操控方式,但我相信的是,功能電視機的操控方式,絕不是真正智能電視機的操控方式。當下的智能電視機,是在借價格低廉和網絡視頻內容繁多的力,它的自身,尚未看到什么全新的革命性變化。回首數碼設備的歷史,操控變化(或者說輸入方式),才是革命性的標志。
不過,市場總是要有先驅者,正如智能手機領域中,諾基亞就是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