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智能社會的入口技術,人臉識別被視為顛覆性的黑科技。隨著人臉識別技術蓬勃發展,如今的遠程開戶、考勤、支付都可通過“刷臉”實現。但人臉識別技術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不容小覷。
你的面孔“暴露”在外
對于機器來說,只有對一個人的臉部進行大量數據采集之后,才能提高識別的準確性,因此,人臉數據庫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目前獲取人臉的數據并不難,監視畫面,新聞照片,網絡搜索引擎中都存有巨量的人臉照片。
Facebook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來標記照片中的個人、蘋果新的app可以識別拍攝視頻中的個人、Snap的自拍濾鏡通過采集用戶面部細節來工作(雖然Snap發言人曾表示,該公司不保留用戶面孔圖像用于任何目的)。
由此可見,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面孔暴露在各種地方,而面部信息卻可能被“非法使用”。
人臉識別技術的隱患
試想,如果通過偽造面部信息,陌生人就可登陸他人電腦、支付賬號,細思極恐。今年中國的315晚會上,主持人展示了如何通過修圖和視頻模擬的方式來破解人臉識別。在晚會現場,主持人利用兩部手機、一張正面照、一個換臉APP,幾分鐘內便完成了用戶人臉的“復制”。接下來,主持人憑借這個“復刻版”的用戶面部,輕松完成了一名觀眾的人臉識別系統檢測,并成功登陸了該觀眾的賬戶。
人臉識別技術對個人信息、財產安全帶來威脅引人深思。據中國網消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子青表示:技術的進步和應用需求使我們進入了刷臉的時代,而接下來就需要我們在科學與技術上不斷探索與突破。除此之外,人臉識別的應用還存在著一些安全和隱私問題,除了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還要制訂一些標準、法律、法規,以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另外,對于人臉識別技術被大規模用到執法領域,也出現質疑的聲音。據大西洋日報消息,美國喬治敦法律隱私與技術中心主任Alvaro Bedoya在一次聽證會上表示: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種情況——對于每一個經過街道攝像頭前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最新版的人臉識別技術將允許執法部門掃描他們的臉。給執法部門這么多缺乏限制的權力是一件好事嗎?
雖然聯邦調查局回應表示,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僅適用于執法調查,與指紋識別沒有太大差異。但不可否認,人臉識別技術用于執法的過程中確實出現諸多問題,尤其是目前人臉識別準確率還較低。美國律師Jennifer Lynch表示,“一個不準確的識別系統會吧無辜公民牽連進犯罪,無辜的被告需解釋人臉識別系統給予的莫須有的罪名。”
人臉識別市場急速擴大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正在迅猛發展。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22年,全球面部識別市場將達到9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3%。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元。預計到2021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元左右。人臉識別技術是國內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基礎。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從成千上萬的人臉中識別出犯罪嫌疑人。
擁有巨大前景的人臉識別市場,吸引了大批產業資本的垂青,除了百度、騰訊、阿里等多個巨頭布局人臉識別行業外,還有部分主打人臉識別的企業也都表現出了巨大潛力,如海康威視、科大訊飛、曠世科技等。
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隨著人臉識別技術進一步發展,該技術背后的問題也應受到更多關注。(原標題:你的臉屬于誰?人臉識別的風險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