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青蔥萌得出一把老血的年代,曾天真的以為攝像機除了“槍機”以外應該還有種東西叫做“炮機”,能一看看一片的那種。后來當找到全景攝像機才感慨:原來你丫就是!
其實全景攝像機在十幾年前就有了,但它始終無法吸引人們的眼球,“輕如鴻毛”一般的茍活了十幾年。就在這兩年,全景攝像機站在高清的風口上,以細分市場的特色需求突然間,就火了。
全景攝像機的優勢也無需贅述,其以獨立實現大范圍無死角監控的優勢,吸引了業內許多設備開發商以及終端用戶的關注。今年,許多廠商開始步伐一致的推全景攝像機,很多產品陷入高度的同質化之中。從外觀到工藝再到功能,相似者十之八九,總是那么的不謀而合。隨便拿出一款產品或許就會與其他品牌撞個滿懷。接下來,不用想,如果沒有新的亮點或提前產品升級,就等著新一輪的價格混戰。
似乎,行業愈發成熟,產品的區分度就會變得愈發微弱,而行業的許多尷尬卻會顯得愈發明顯。
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廠商們知而為之?
從實際來說,安防廠商們知而為之的背后,實則是既有底蘊不足的歷史痼疾,也更有安防廠商們對現實的無奈、妥協與幻想。
從底蘊來講,無論是工業設計能力還是在核心元器件上,安防品牌廠商都不是強勢者。在工業設計上,國產工業設計“尚處于起步階段”。而在核心元器件的控制能力上同樣如此,安防品牌廠商中絕大多數并不具備核心元器件的控制能力。在行業成功者的先發優勢下,要獲取競爭力,其實可供選擇的區間并不大。
在此現實下,我們可以姑且認為,安防廠商們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不想有所改變,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臣妾做不到啊。
但從實際來說,底蘊不足,核心元器件可供選擇的區間不大,只是同質化的表象、誘因。更為主要的原因則是廠商們對現實的妥協和對跟隨戰略所抱有的幻想。
安防品牌廠商如此為之,實則是廠商在對消費者口味喜好研究之下做出的選擇。實際上廠商必然是知道什么樣的產品能夠引領消費新趨勢。面對被市場高度接受的產品,就像之前的SDI、AHD、CVI、TVI,現在的全景攝像機,廠商采取跟隨戰略,一方面能夠降低自身的試誤成本和用戶教育成本,而另一方面則能夠降低消費者的決策風險,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采取跟隨戰略,實則是保險舉措,在理論上,雖不能大紅大紫,但至少能夠求得一個安穩。
全景攝像機到底怎么玩出新意?
在攝像機前端,我們發現,全景攝像機在很多領域還是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實,安防廠商選擇推全景攝像機并沒有錯,但為什么很多企業推出新品卻賣不好或沒有好利潤,全景攝像機該怎么玩出新意?
1、清晰度。你的全景升級200萬了嗎?
目前,市場上普遍推的全景攝像機在清晰度上,用戶體驗并不好。如多鏡頭全景攝像機,是通過對分畫面進行圖像拼接操作得到全景效果。換句話說就是:類似于將多臺槍機照向不同方向,再把畫面拼起來,將四個單獨的畫面按用戶需求集成為180°或者360°的高清全景畫面,很多廠商虛報清晰度參數,這種情況下,單獨看某個區域的監控畫面,清晰度根本不夠,更別提后期的人臉識別、智能分析延展了。
現在,市場上一般推的是100萬-130萬的全景攝像機,不僅個別產品價格上已經開始做爛了,因清晰度限制,產品在圍繞清晰度所做的差異化功能開發極為有限。因此,產業鏈頂端芯片商海思、國科等開始在市場上推出200萬全景攝像機芯片。200萬像素升級是必然趨勢。那有企業就要出來說兩句了,價格戰已經打的這么厲害了,200萬價格貴,升級了也不一定起量啊。
不過在推動產業升級這條艱巨的路上,芯片商把終端市場心理需求已經一起考慮進去了。目前,國內芯片商以高性能高性價比優勢,贏得廣闊市場,并且不斷技術升級,推動產品更新換代。例如,芯片商國科從去年開始進入安防IPC市場,一直主張的是不打價格戰,并且為了下游品牌廠商盡量避免同質化,在芯片的開發上不僅發力技術創新,而且在芯片應用的差異化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對于廠家來講,推出全景攝像機200萬,僅僅只是像素上的第一步升級,與此同時,H.265的升級也是勢在必行。真正達到了高清并解決了碼流的問題,那么更多差異化功能的開發,如智能分析、人臉識別、車牌識別、大數據等應用便是水到渠成了。對于產業升級的新市場,少數有前瞻性的企業已經快速跟上市場發展的節奏。
2、定位。你的產品和品牌夠識別度嗎?
長著網紅的臉,卻分不清誰是誰。現在全景攝像機市場,滿大街的公模。就算在功能技術上沒有特別大的優勢,至少你的產品或品牌也要能像papi醬樣有識別度吧。
好,你說我又沒有技術功能優勢,又沒有papi醬的識別度,那你就只能通過勤奮努力,塑造一個像王寶強一樣絕對讓人信任的品牌,就算是離婚,所有的粉絲也是站在寶寶這邊的……
總的說,中小安防企業在當下怎么活?在此,一句此前已經說過無數次的話,其實也同樣適用:那些堅持挖掘自身獨特優勢,能夠打造出具備產品區分度的廠商,在產業升級時代,雖然面臨強大競爭壓力,但是在垂直細分領域,其實具備更大的發展勢能,可以很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