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不要把財政過度消耗在所謂的“智慧城市”上

責任編輯:cres 作者:知名不具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1-07-06 13:26:11 本文摘自:識局

2020年8月份左右,筆者去一個城市出差,發現道路上面的攝像頭在換,于是就隨口問了下出租車司機原來的攝像頭何時安裝的。
 
司機果然是老司機,對3年前換攝像頭還記憶尤新。后來到達酒店,問前來匯合的政府朋友,對方說是由于以前的攝像頭像素不夠,所以現在還換新。
 
僅僅3年過去,當地在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中,又開始了大規模建設。不僅包括智慧交通,還有智慧公安、智慧社區、智慧學校等一系列工程。
 
筆者當時就在內心想,真的有這個必要么?是否重復投資了呢?當地居民真的受益很大?最終資金都流向了誰?
 
后來我問了當地業內人士,他說其實原先的攝像頭像素是夠得,只要接入一些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即可,加強針對性人員篩選即可。
 
正如原先是一個打分90分的系統,其實已經夠用了,非要升級到打分99的系統,其實功能沒提高多少,只能算是錦上添花,但錢卻花了不少。
 
筆者并非是反對智慧城市,相反是高度支持的,目前國內有400-500多個城市都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口號。智慧城市的確方便了居民,提高了效率,優化了資源利用。這些都要肯定。
 
只不過筆者覺得現在不少地方為了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很多時候是政績工程或者面子工程,另外不少地方建設的智慧城市不實用,也浪費了不少錢。
 
因此筆者認為,其實部分城市投在智慧城市上很大一部分資金還不如投入到當地的醫療、教育事業上,或者更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比如,筆者曾經去過一個城市,號稱智慧水利建設搞得還行。 但從效果來看,很多市民反映,并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智能化。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2019年5月17日舉行的2019中歐城市科研創新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地方政府往往把智慧城市當作大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卻忽視了成本和效率問題。
 
李鐵表示,智慧城市的成本和效率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地方政府拍腦袋搞智慧城市,有些項目花了不少錢,最后成了參觀和展現大廳;另一個現象是,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執行沒有效率,拿到智慧城市項目的企業通常可以獲得貸款,有的還能拿到政府補貼,項目的回報率并沒有明確目標。
 
這種現象實在太多了。筆者認為,現在國內經濟遭遇疫情和中美貿易沖突,地方政府稅收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壓力很大,地方政府更沒必要不斷更新“智慧城市”,為了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因為這是個無底洞。
 
其次,智慧城市領域出現了一些“寡頭”現象,也值得關注。筆者感覺,政府也因為缺乏專業人員和整體框架意識,現在智慧城市很容易被所謂的龍頭企業帶偏。
 
比如說一個城市的智慧城市由一家龍頭企業來負責,那最終這個城市的智慧城市方案往往帶有這個大公司深深的印跡。但各個公司還是有各自優勢和劣勢的,所以一個大城市的智慧城市方案最好要兼容并蓄。
 
筆者統計了下,根據筆者有限的經驗和統計,智慧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電信、移動、華為、浪潮、海康威視以及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及其軟硬件供應商。
 
這些企業吧,專業詞語叫作系統集成商,用工程領域詞匯就叫作總包。他們拿到訂單后,大部分都是外包給供應商和下游企業。自己主要是搭建架構,把不同內容向里面裝。
 
筆者認識好多跟著巨頭“混”的供應商,小日子過得賊爽。
 
還是這個李鐵。他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曾說過,現在的智慧城市很大程度上仍是碎片化的。比如一個企業,即使把自己的數據以智能化方式接入互聯網,也不算完全實現了智慧城市,因為還沒有和其他城市、其他社區有機地結合起來。
 
每個企業都把自己說成建設智慧城市的代表,并向地方政府兜售自己的方案。單個企業為城市設計的智慧方案只會放大企業自身的利益。智慧城市應該是大量智慧項目的系統性整合,將不同的智慧項目融合到一個平臺上。比如現在的家用電器都是彼此分割的,未來會整合到一起,一個手機就能控制所有設備。城市各類項目也一樣,需要整合。
 
同時,筆者認為部門主導建設的智慧城市也存在問題。假設不是當地政府統一主導,而是由各個部門自行做的話,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農業等之間完全采取不同技術標準,數據也不互通,存在重復建設現象。
 
第三個方面,筆者想說的是,智慧城市可以是一個投資的交易。
 
很多地方政府現在有一個邏輯:我給你智慧城市總包,你必須在我這里設立區域總部或者生產工廠。
 
這個邏輯是相當合理的,政府認為既然我給了你訂單,你在我這里投資是理所當然的。
 
但這說明了啥?說明了所謂的部分智慧城市招標原來都是假的啊,都是內定的啊。現實中很多城市都是雙方先談好了,再假模假樣地發布智慧城市招標。在未來操作中,建議政府可以在招標文件中提出,同意在當地設立公司或設立生產基地的公司優先。

關鍵字: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識局

x 不要把財政過度消耗在所謂的“智慧城市”上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智慧城市產業動態 → 正文

不要把財政過度消耗在所謂的“智慧城市”上

責任編輯:cres 作者:知名不具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1-07-06 13:26:11 本文摘自:識局

2020年8月份左右,筆者去一個城市出差,發現道路上面的攝像頭在換,于是就隨口問了下出租車司機原來的攝像頭何時安裝的。
 
司機果然是老司機,對3年前換攝像頭還記憶尤新。后來到達酒店,問前來匯合的政府朋友,對方說是由于以前的攝像頭像素不夠,所以現在還換新。
 
僅僅3年過去,當地在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中,又開始了大規模建設。不僅包括智慧交通,還有智慧公安、智慧社區、智慧學校等一系列工程。
 
筆者當時就在內心想,真的有這個必要么?是否重復投資了呢?當地居民真的受益很大?最終資金都流向了誰?
 
后來我問了當地業內人士,他說其實原先的攝像頭像素是夠得,只要接入一些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即可,加強針對性人員篩選即可。
 
正如原先是一個打分90分的系統,其實已經夠用了,非要升級到打分99的系統,其實功能沒提高多少,只能算是錦上添花,但錢卻花了不少。
 
筆者并非是反對智慧城市,相反是高度支持的,目前國內有400-500多個城市都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口號。智慧城市的確方便了居民,提高了效率,優化了資源利用。這些都要肯定。
 
只不過筆者覺得現在不少地方為了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很多時候是政績工程或者面子工程,另外不少地方建設的智慧城市不實用,也浪費了不少錢。
 
因此筆者認為,其實部分城市投在智慧城市上很大一部分資金還不如投入到當地的醫療、教育事業上,或者更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比如,筆者曾經去過一個城市,號稱智慧水利建設搞得還行。 但從效果來看,很多市民反映,并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智能化。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2019年5月17日舉行的2019中歐城市科研創新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地方政府往往把智慧城市當作大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卻忽視了成本和效率問題。
 
李鐵表示,智慧城市的成本和效率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地方政府拍腦袋搞智慧城市,有些項目花了不少錢,最后成了參觀和展現大廳;另一個現象是,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執行沒有效率,拿到智慧城市項目的企業通常可以獲得貸款,有的還能拿到政府補貼,項目的回報率并沒有明確目標。
 
這種現象實在太多了。筆者認為,現在國內經濟遭遇疫情和中美貿易沖突,地方政府稅收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壓力很大,地方政府更沒必要不斷更新“智慧城市”,為了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因為這是個無底洞。
 
其次,智慧城市領域出現了一些“寡頭”現象,也值得關注。筆者感覺,政府也因為缺乏專業人員和整體框架意識,現在智慧城市很容易被所謂的龍頭企業帶偏。
 
比如說一個城市的智慧城市由一家龍頭企業來負責,那最終這個城市的智慧城市方案往往帶有這個大公司深深的印跡。但各個公司還是有各自優勢和劣勢的,所以一個大城市的智慧城市方案最好要兼容并蓄。
 
筆者統計了下,根據筆者有限的經驗和統計,智慧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電信、移動、華為、浪潮、海康威視以及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及其軟硬件供應商。
 
這些企業吧,專業詞語叫作系統集成商,用工程領域詞匯就叫作總包。他們拿到訂單后,大部分都是外包給供應商和下游企業。自己主要是搭建架構,把不同內容向里面裝。
 
筆者認識好多跟著巨頭“混”的供應商,小日子過得賊爽。
 
還是這個李鐵。他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曾說過,現在的智慧城市很大程度上仍是碎片化的。比如一個企業,即使把自己的數據以智能化方式接入互聯網,也不算完全實現了智慧城市,因為還沒有和其他城市、其他社區有機地結合起來。
 
每個企業都把自己說成建設智慧城市的代表,并向地方政府兜售自己的方案。單個企業為城市設計的智慧方案只會放大企業自身的利益。智慧城市應該是大量智慧項目的系統性整合,將不同的智慧項目融合到一個平臺上。比如現在的家用電器都是彼此分割的,未來會整合到一起,一個手機就能控制所有設備。城市各類項目也一樣,需要整合。
 
同時,筆者認為部門主導建設的智慧城市也存在問題。假設不是當地政府統一主導,而是由各個部門自行做的話,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農業等之間完全采取不同技術標準,數據也不互通,存在重復建設現象。
 
第三個方面,筆者想說的是,智慧城市可以是一個投資的交易。
 
很多地方政府現在有一個邏輯:我給你智慧城市總包,你必須在我這里設立區域總部或者生產工廠。
 
這個邏輯是相當合理的,政府認為既然我給了你訂單,你在我這里投資是理所當然的。
 
但這說明了啥?說明了所謂的部分智慧城市招標原來都是假的啊,都是內定的啊。現實中很多城市都是雙方先談好了,再假模假樣地發布智慧城市招標。在未來操作中,建議政府可以在招標文件中提出,同意在當地設立公司或設立生產基地的公司優先。

關鍵字:智慧城市

本文摘自:識局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保市| 大荔县| 塔河县| 焉耆| 化德县| 潞西市| 柏乡县| 南靖县| 鹤山市| 客服| 台东市| 钦州市| 蚌埠市| 额济纳旗| 石河子市| 清原| 马鞍山市| 沧州市| 雅江县| 正定县| 昭平县| 承德县| 无棣县| 通城县| 阆中市| 宁乡县| 中山市| 宁都县| 温宿县| 黄平县| 湘潭县| 广丰县| 南和县| 普定县| 临清市| 临汾市| 余姚市| 海原县| 伊春市| 丽水市|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