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這些公司及企業產生和迅速發展的是一個由消費者技術、開放數據、支持性城市政策、城市創業計劃、開放式采購以及從資金到研究等各個領域的機構和組織構成的生態系統。
放眼當下全球“智慧城市”領域的發展與規模,讓我們一同解密市場,探索“智慧城市”的時代風向。
產生與發展
普遍認為,“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IBM在2008年發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ASmarterPlanet:TheNextLeadershipAgenda-IBM)主題報告中的“智慧地球”這一理念,即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中。在此前后,其他類似的、被廣泛討論的概念還包括數碼村、數字城市、電子社區、信息城市、智能城市等。
而隨著“智慧城市”的概念被世界各地政府所接受,世界各國也都在從科技驅動、到政府驅動、再到公民驅動的進程中將智慧城市這一概念落地生根。
圖:智慧城市發展的三個階段
智慧城市1.0:科技驅動
技術擁有著將城市變得高效的巨大潛力。以技術為中心的智慧城市愿景無疑創造了一種吸引城市技術創新者的環境,而這些創新者又能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智慧城市1。0的特點是技術提供商鼓勵和引導城市管理者利用這些技術作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而政府和城市管理者本身卻無法積極主動地去理解這些技術對公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城市發展進步的影響。并且,1.0階段的智慧城市常常受到如IBM和CISCO這樣超級技術公司的操控。
智慧城市1.0是全球大多數城市項目制定背后的基本理念。比如葡萄牙的PlanIT以及韓國的NewSongdo,這些未來的城市愿景都是由LivingPlanIT和思科等私營技術公司推動。然而,城市是靈活的。人們的需求、經濟的變化、科技的發展、社會及文化的變遷都是城市靈活性的體現。科技升級并非不靈活,但靈活的城市卻絕對不只是科技升級。真正了解城市和人民的需求再去利用科技,才能夠避免智慧城市1.0下的由技術驅動和主導的未來城市愿景、而同時卻也忽略和失去了城市與公民互動的弊端。
PlanIT:該項目位于葡萄牙的普蘭愛提谷(PlanITValley),利用一套傳感系統收集來自城市的龐大數據,并作出應對。此項目由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開發而來,出發點是將科技變成環境的一部分,用科技降低建設成本和生活成本,以達到對環境更有益的目的。其本質是先有了科技,而后想象與思考如何在空間運用這種科技。
NewSongdo:即韓國松島新城,是一個褒貶不一的智慧城市項目。項目開發人希望建立一座國際標準的都市區,但開發公司一直用傳統歐洲的城市標準來衡量這些亞洲新城的好壞。在仰慕歐洲城市美好的同時,忘記了亞洲和歐洲在空間、時代和人文上的不同。
智慧城市2.0:城市和政府驅動
2.0階段的智慧城市由城市政府領導,而不是技術提供者。在這個階段中,由具有瞻前思維的城市管理者領導的市政當局率先確定城市的未來以及智能技術和其他創新的部署角色。這個階段的城市管理者越來越能發現城市問題,關注科技解決方案,加以應用,并提高城市質量。
如,2011年巴西里約市長曾去到IBM訪問并學習該公司創建傳感器網絡的專業知識,以用來減輕貧民窟中山體滑坡問題和應對其他災難應急管理中的挑戰。
絕大多數領先的智慧城市基本都屬于2。0階段。如果市政能夠明確技術工具和城市需求,解決污染、衛生、健康和交通等問題,2。0階段的智慧城市即是高效而正確的。但事實證明,政府還并未能全面認知城市訴求。如果缺乏廣泛的公民參與,政府對城市建設的作用也將非常有限。因此,自2014年起,越來越多的城市市政開始采用公民共同創造模式,以幫助推動下一代智慧城市的發展。
從公共場所Wi-Fi和公共交通,到智能照明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推廣,西班牙巴塞羅那擁有超過20個智能城市計劃區域,以及100多個活躍的智能城市項目。并且,通過智慧城市博覽會和城市協議,支持智慧城市產業和城市網絡的發展,力求提供全球領導力。
智慧城市3.0:公民驅動
智慧城市3.0側重于公民共同創造。因此,智慧城市3。0著眼于更廣泛的主題,如社會包容、民主、企業創造和建立社會資本。
比如經常處于年度智能城市排名前列的奧地利維也納,它在2.0模型中保持著活躍,但卻大大增加了這些城市項目中公民參與的比重。具體措施包括維也納與當地能源公司WienEnergy合作,鼓勵市民向WienEnergy購買模組,使市民成為“太陽能公民電廠”的投資者。電廠一經開放投資,太陽光電模組就在一周內被一搶而空。相比于過去傳統的電力生產方法,維也納的公民電廠已經省下了8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為該市2050年可再生資源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
加拿大《溫哥華最綠城市行動規劃2020》則是在制定的過程中就通過“和我們談綠色”(TalkGreenToUs)的市民咨詢活動,利用線上和線下多種渠道,收集了來自約3萬名市民對該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智慧城市3.0不僅適用于發達國家的城市。作為2015年城市土地學會年度創新城市獎的獲得者——位于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麥德林市,鼓勵貧民窟的居民參與到如修建纜車、圖書館、電動樓梯,以及新技術學校等社區項目中來,自上而下地進行城市復興。
最近,麥德林還通過支持開發RutaN創新社區——旨在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創業人才,擴大了對公民創新的承諾和保障。
如同麥德林的系列實踐活動,智慧城市3.0更多地建立在公平、社會包容、資源平等化問題上。共享經濟的出現也是實現資源公平、社會包容的一個例子。除了像愛彼迎(Airbnb)和優步(Uber)這樣的超級獨角獸,許多其他項目,如修理咖啡館(RepairCafé)和共享單車(BikeSharing)不僅能夠優化未盡其用的資源,同時也能夠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
規模與趨勢
從世界范圍內看,智慧城市的建立能夠使城市化完成順利過渡,相關技術的進步和其在城市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市政當局優化資源。據統計,2017年全球智能城市市場價值為5295.5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底將達到19446.7億美元,預測期間(2018-2023)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4.21%。
預計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的市場份額將主要由智慧出行、智慧樓宇、智慧醫療、智慧能源、智慧設施&安保,智慧治理&智慧教育6大板塊占據。
圖:全球智慧城市市場細分
盡管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勢不可擋,但其市場規模依舊存在地區差異。
1、亞洲
亞洲超過50%的智慧城市將產生于中國。到2025年,智慧城市項目將為中國帶來320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
2、北美
整個北美智能建筑市場,包括智能傳感器、系統、硬件和軟件的總價值預計于2020年將達到57.4億美元。例如丹佛和波特蘭等許多二線城市都在致力于建設智能城市投資組合。
3、拉丁美洲
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計劃的城市有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波哥大、圣地亞哥、布宜諾斯艾利斯和里約熱內盧。據預測,到2021年,巴西智能城市項目將占物聯網(IoT)32億美元總收入的近20%。
4、歐洲
長期以來,歐盟委員一直關注于城市功能的發展,因此在全球范圍內,歐洲將擁有最多的智能城市項目投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產生500億美元收益的歐洲電子出行市場,估計將于2025年達到12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