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科幻電影中,人們常常看到,在整座城市中,所有人都可以很隨意的與所有的物體進行互動。只要有任何情況,這座城市都能夠及時的進行反饋,立即處理突發狀況。每個人都可以很輕易的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夠完成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如今,這樣的科幻場景逐步在顯現實之中上演。
智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本質上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達到智慧城市的管理和運行的效果,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從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到今天已經在全球展開,通過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提升城市運行效率、改善城市服務質量的智慧城市。
在現如今,世界各國已經紛紛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其中美國政府更是將智慧城市發展作為國家重要的創新方向之一,制定系列激勵政策。
2015年9月14日,發布《白宮智慧城市行動倡議》。2015年10月21日,發布《美國創新戰略》,提出了美國重點發展的九個創新方向,其中就包括了智慧城市。
英國、新西蘭、捷克等國都對本國的智慧城市展開過評估。新西蘭的《2015-2016智慧城市評估項目》(Evaluation of the Smart Cities Programme 2015-2016) 報告就指出:“這種對智慧城市的評估體系能更好地說明,該智慧城市系統到底有多么‘智慧’,才能協助城市管理者評估實時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度。眾多采用智慧城市評估機制的城市,都從這套能夠評估城市的經濟和社會‘健康’程度的評估系統中受益。”
美國夢之“城市互聯網”
2016年2月,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在提交總統的《技術與城市的未來》研究報告中指出社會垂直領域的數據開放、數據跨領域的流通和融合將催生出大量新價值與新服務,并針對當前美國各城市之間重復建設,互聯信息孤島的問題,提議要打造“城市互聯網”。
城市互聯網擁有五大核心功能,第一是形成城市創新協作平臺,把這個互聯網作為社會各界人士都能夠訪問的開放平臺,讓市民既是城市的居住者,同時也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
第二則是促進數據的開放與共享,能夠促進各地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的數據開放與共享, 形成一個共享數據庫,鑒于其中可能會涉及到隱私數據,可以通過可靠的第三方機構參與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為加快可互操作的標準和接口的生成,城市是能源、交通、生產等各個垂直領域的復雜綜合系統,各個垂直領域相互之間存在著連接和交叉,每個交叉點是城市發展的創新源泉。就像智能手機上的地圖應用程序,整合了交通信息,以及共享單車的地點,能夠方便人們出行換成交通工具。
第四則是聯合多方數據,優化和預測城市運行的功能,城市互聯網可以為市民、企業及地方政府提供一個合作平臺,通過對來自多個渠道的數據進行分析,優化和預測城市的運行。
最后則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綜合建模和情景評估,通過這個平臺可以采集城市各垂直領域的海量數據,可以用于建立更加復雜與全面的城市生態模型,有助于城市規劃者和管理者對城市的整體運行有更全面的情景理解,對城市今后的發展趨勢做出評估。
目前,“城市互聯網”已經在城市發展區進行局部實驗與嘗試。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開拓者,美國如今設立的“城市互聯網”的概念已經非常超前,對中國而言在建立未來城市方面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中國特色的城市大腦
中國當然也不會在這股浪潮這種落后,在今年的11月15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公布我國第一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包括: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城市大腦是什么?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負責人王堅稱,城市大腦要做的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截至2017年4月,杭州城市大腦項目啟動,中國100%的副省級城市、87%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如今在杭州蕭山城區的某個路口停留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發現,這里的信號燈與其他的地方不一樣,可以根據東西南北不同方向的車流量做適時調整。是延長某個方向的綠燈還是縮短另一個方向的紅燈,信號燈都有自己的判斷。而這樣的智能信號燈在杭州目前一共有128個,通過這些智能信號燈路口,杭州城市大腦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了15.3%,高價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
其次,通過城市大腦實現特種車輛(包括110、119、120等)的優先調度,讓這些有特殊工作的車輛能夠更快的到達現場。據阿里云蕭山城市大腦架構師張鴻飛介紹,特種車輛的優先調度背后需要交通、公安、醫療、消防等不同部門協同工作、打通各部門之間的系統,讓數據資源通過整合發揮價值。
而這些調度的工作基本上全都是交由城市大腦去完成,人工在其中的作用更多則是監督。同時,城市大腦也可以依靠視頻智能識別等技術,主動去發現路面事故、警報,并調配資源以最快速度前往現場。
除了調配交通之外,城市大腦還會為城市產業發展帶來突破。在城市大腦的協助之下,未來會擁有100萬倍的數據,卻只消耗1/10的水和電,可以更加精確的規劃道路,騰出更多的空間還給自然,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舒心。
而數據,便是城市大腦智慧的源泉,要建立城市大腦,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完善的“神經網絡”。要把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整合城市中零散的數據資源。就拿交通來舉例,一個城市中的數以百計的交通管理數據、公共服務數據、運營商數據、互聯網數據都會被集中輸入進城市大腦之中。
依靠數據,視頻識別算法,使城市大腦能夠感知復雜道路下車輛的運行軌跡,準確率達99%以上。這些視頻如果由交警三班倒地去看,則需要15萬個交警,而通過算法,城市大腦可以在短時間內把這些視頻都看完,并清楚來往車輛的數量和方向。這些,也只是目前城市大腦的簡單運用而已。
小結
在未來,不管是智慧城市發展而來的“城市互聯網”還是中國特有的“城市大腦”,全都是作為未來城市中的一部分而存在,以互聯網、計算和數據為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科幻世界中那種萬物互聯,智能管理的場景未必不能實現。這些工程師們正在將幻想搬進現實之中,在這個時代,他們應該被稱作“造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