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應該是一個能夠自我造血,自我演進的有機體”,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在近日的一次采訪中說道。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先ICT技術構建的智慧領域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智慧城市先行的概念也在逐年鋪開,持續性大面積的投入比例同時也在逐漸縮小,這不失為目前智慧城市發展的良性結果。
而作為與華為深度合作的城市—敦煌也于10月13日-14日主辦“數字絲路,智慧敦煌”2017智慧城市峰會。早在2016年3月,敦煌市與華為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以智慧旅游為核心的智慧敦煌建設,依托集云存儲、云計算于一體的飛天云計算中心,構建智慧敦煌神經系統,承載了包含智慧旅游在內的9大智慧類基礎板塊。系統上線后,敦煌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市民服務、游客服務、政府治理等方面的建設均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16年游客年增長達30%以上、旅游產業GDP占比超過50%。
華為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經廣泛應用于絲綢之路的幾十個國家,通過智慧化的理念,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僅在2016年,華為在國內就參與了北京、深圳等42個智慧城市項目,與62個城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在云管端三個方面都有深厚積累,是業界唯一一家能夠提供云管端協同平臺的公司:針對“云”,能夠提供公有云以及私有云解決方案;針對“管”,能夠提供有線無線融合的一體化網絡方案。
對于新型智慧城市的理解,華為EBG中國區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張延德表示,首先是新理念,新型智慧城市更加強調老百姓和企業的獲得感。作為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參與者,華為參與了這一指標體系的撰寫。體系中關于惠民和民生領域的指標超過50%,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國家對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尤其強調老百姓的獲得感,對民生和惠民領域尤其重視。
其次是新機制,體現在政府部門內部不同委辦局和不同部門間的統籌協調,也體現在政府與企業、社會之間的統籌協調。
最后是新監管,新型智慧城市更加強調自主可靠。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數據、業務都運行在智慧城市的平臺上,如果沒有自主可靠這樣一個基礎和保障,談不上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華為可提供整個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都是基于芯片和源代碼系統自主的知識產權,所以這是華為對于新型智慧城市三個方面“新”的理解。
針對華為智慧城市的定位及華為智慧城市生態圈的理念,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說道,華為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圍繞ICT基礎設施如何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華為做了很多研究和討論,我們認為只有打造一個生態圈,共同為城市建設提供從投融資到規劃設計、產業規劃、集成運營等一整套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基礎解決方案和商業解決方案,才能夠給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同時華為也看到在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方面,仍有很多需要投入和改進的地方。為此,華為希望通過創新領先的ICT解決方案為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通過開放和聚合合作伙伴,共同為客戶提供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在智慧城市生態圈,華為希望從幾個方面的能力來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設水平。楊萍說道,一是在投融資能力方面。二是華為希望通過生態圈進一步推動產業規劃。智慧城市應該是一個能夠自我造血,自我演進的有機體,這就涉及到如何把智慧城市和當地產業規劃緊緊結合在一起,或者把當地產業規劃融合到智慧城市中。同時華為在生態圈中也在發展具備這種產業規劃、產業運營、城市運營的合作伙伴,通過他們帶來這方面的能力。
三是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能力,華為的頂設能力和合作伙伴優勢互補。華為擅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因此會整合其他方面能力強的合作伙伴,和伙伴形成更完整、更符合客戶在善政、惠民、興業三方面需求的頂層規劃設計能力。
四是集成和業務解決方案。目前,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架構中已經描述此業務領域,同時需要華為聚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圍繞新需求開展創新,華為還會加大在開放實驗室的投入,與合作伙伴一起圍繞客戶的需求共同去創新出更多業務。
在智慧城市生態圈伙伴的拓展方面,楊萍說道,華為生態圈的建設是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華為建設生態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華為的戰略是“平臺+生態”。同時華為會恪守自己的業務邊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華為將聚焦在智慧城市ICT基礎設施領域關鍵的、核心的、難點的技術,發揮華為在研發的資金投入優勢、研發的人才的優勢以及全球化資源布局的優勢。
楊萍還提到,華為同時也在布局生態“土壤”,會把華為的能力進行開放,并且不僅僅是技術能力,華為有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以及在全國所有地市都有營銷平臺、技術支撐平臺、培訓平臺以及服務平臺等,華為通過把這些平臺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幫助我們的合作伙伴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