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大數據管理局,2016年3月成立黃石市大數據信息發展公司……如今,黃石被確定為國家信息化應用試點城市、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IDC云計算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基本完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智慧政務”平臺、市民一卡通、公交智能化、社區網絡化等子項目均已啟動建設。
如何通過信息通信技術,來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使城市變得更加“智慧”?29日,在政協月度協商座談會上,6位政協委員與10家單位交流互動,協商討論。委員直面問題,部門深度解答,氛圍活潑而生動。
整合信息孤島
目前,全市74家市直單位,共225個信息化系統。各單位業務系統各異,數據格式、表達方式有較大區別,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島”。數據信息部門的網絡問題、系統對接問題等需要多頭協調。同時,智慧城市建設和大數據發展是新生事物,當前國內成功的可復制經驗少,不同城區、不同部門信息化建設進展不平衡,部分部門信息化管理基礎十分薄弱。
數據資源的建設和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市政協委員、民建市委會副主委陳大斌建議,要將保存在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系統、不同數據格式之間海量數據融合、共享和交換,深度挖掘數據資源,形成支撐城市智慧決策的數據源。建議政府加快主數據中心建設,明確歸口管理、聯通數據接口、加強終端運用,消除部門壁壘和信息孤島。通過對商業、社保、就醫、教育等社會基礎數據的充分整合,大力推進“城市一卡通”、網上政務辦事大廳、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以及智慧社區、智慧環保、智慧城管建設。
市經信委主任張煥明提出,由市大數據管理局統籌管理所有市級信息化項目硬件資源,以云計算服務的方式動態分配各單位信息資源,各部門不再單獨建設大數據中心。按照“數據產生在黃石,就應返還到黃石”的原則,全力爭取垂管部門實時對接。
發揮示范作用
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造智慧城市,目前來說,全國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樣本,這就意味著,黃石要進一步摸索。同時,這也是個機遇,黃石可以結合地方特色,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
座談會上,劉文波、張德柱等委員認為,發展智慧城市必須要以人為本,既要在城市里營造一個安居樂業、宜居、宜業的環境,也要留住城市的好山、好水,讓城市發展可持續。他們提出,大冶湖生態新區作為黃石當前和未來發展的主戰場,應發揮核心區的示范帶動作用,樹立“中樞引擎、黃石之芯、未來之核”的戰略定位,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生態新城。具體來講,建議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建設,重點謀劃和建設“兩大產業、四大項目、兩大中心”,即培育智慧會展產業、智慧休閑產業兩大新興產業,打造智慧城市綜合管廊、智慧奧體中心、智慧能源管理、智聯特色小鎮四大種子項目,組建城市智慧綜合管廊研究中心和區域性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市公安局、電子政務辦等部門負責人提出,在消防、安防、人防、地下綜合管廊、交通、能源管理、體育場館、產業園方面的管理,利用分布云核心專利技術帶來的先機、利用核心區智慧城市建設所積累的技術和運營經驗,探索建立覆蓋全國的CPS物聯網運營平臺,實現智能物聯網運營。
用好市場手段
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內容不僅是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更多的是關系到通過提升市場化程度來滿足城市居民的各方面需求。
而目前,我市大數據、工業物聯網、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發展比較薄弱。科技發展迅速,用的人多,懂的人少,資金投入大。見效需要時間,建設模式、運營模式及服務模式都需要摸索。這都要由市場化的手段來規劃、建設和推進。
市大數據局、電子政務辦等部門建議,統籌全市信息化項目財政資金,實現財政信息化投入資金統一分配使用,避免各部門信息化項目重復建設,有效減少財政支出,從而做到“節流”;理順投融資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我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大對大數據、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等關聯企業的引進力度,以項目合作、PPP合作等多種靈活的市場化模式,吸引相關企業在我市設立分公司,充實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體。重點服務好已經引進落地的黃石物道物聯公司、廣通軟件公司等企業,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樹立起示范作用。爭取和制定我市相關產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為大數據、工業物聯網、大數據等相關企業的引進“筑巢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