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基層管理人員摸清情況靠“掃樓”,如今“掃碼”就知道出租屋住戶的變動。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和各部門信息共享,廣州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由數據壁壘造成的煩憂逐步破解。信息共享,不僅方便了群眾辦事,也推進了跨部門業務協同和政務服務流程優化。
過去“掃樓”,如今“掃碼”
網格化管理不再難
走進先鋒社區,拿出手機在微信里“搖一搖”,就可以定位到“先鋒社區入口”,點擊即出現社區簡介、周邊餐飲名店等信息。該社區金鵬社工服務站開設的“智慧云服務”,既能滿足社區居民生活服務、健康管理等需求,又可協助職能部門監管居民健康、身份管理等信息。目前該區可以通過掃門牌上的二維碼來了解出租屋變動情況。社區出租屋內還安裝了智能門禁一體機,利用攝像功能,通過互聯網實現出租屋實時信息同步傳輸。
在此之前,廣州的社區網格化管理,很多數據都必須通過網格員等管理人員“掃樓”“掃巷”實地采集。其實,這些數據往往政府部門已有過詳細且權威的采集。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戶籍信息,還是人口信息、流動人員管理信息,都必須具有特殊權限才能查閱,基層社區沒這個權限。
2016年7月1日起,《廣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正式實施,明確包括戶籍、婚姻、出生死亡、企業和個體戶等16類基礎信息納入政府信息共享范疇,行政機關可以依法通過信息共享程序獲得信息。信息共享的大門打開了,“互聯網+網格化”在內的諸多社會管理也開啟了新的模式。
51個部門17.6億條數據
優化政務服務流程
“16類基礎信息共享,首先是老百姓不用再證明‘我媽是我媽’。”廣州市工信委工作人員解釋道,如今,行政機關可以依法通過信息共享程序獲得的信息,將不得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重復提供。
2016年廣州市共受理各項核對業務63816宗(142673人次),核對項目包括基本低生活保障、公共租賃住房、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醫療救助等,查出不合格申請9642宗(24544人次),核對檢出率達14.24%,為全市節約社會救助資金1.21億元,有效保障了社會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實施。
目前,廣州市已歸集51個部門405個主題約17.6億條數據,建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公共組織和政府等五類信用主體約5.4億條數據的信用主體庫。除此之外,廣州市還推動各部門加快數據共享梳理工作,已完成對市財政、教育等83個部門1157個信息系統3520個信息資源的登記注冊工作,并且正在修訂第二版政府信息共享目錄。政府信息共享平臺,推進了跨部門業務協同和政務服務流程優化。
既打破信息孤島
又建立安全防護
據悉,廣州市相繼頒布了《廣州市法人基礎信息共享管理辦法(暫行)》《廣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規定》和《廣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規定實施細則》,為公安信息等資源在全市大社會保障體系、外國人員管理、信用體系建設、城市網格化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掃除了制度上的障礙。
提到“信息共享”,很多人最擔心的就是信息泄露。為此,廣州市出臺《廣州市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總體預案》《廣州市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辦法》《廣州市電子簽名使用管理辦法》等辦法,對政務信息系統中的個人隱私信息保護,做了嚴格的要求。同時逐步建立起了政務信息安全和保密安全的準入控制機制,提升信息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比如,廣州建立了統一的身份認證服務平臺和電子簽名公共服務平臺,為超過40項網上辦事服務提供統一身份認證服務,覆蓋企業70余萬,市民近200萬。系統設定每個使用者都有自己特定賬號和密碼,登入系統后各級領導權限不同,均只能查看自己分管區域和領域內的居民信息,這也保證了信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