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概念近幾年來不斷被人們提及。全球很多城市都在探索”智慧城市”概念,以此使其成為更適合居住、工作和發展的地方。智慧城市在政策推動下不斷提速,其建設也已經開始上升至引領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從去年國家智慧城市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到各類智慧城市參與者的積極涌入,試點建設的進行,以及政府數據的不斷開放,這些因素將會推動建設模式的不斷創新,逐步引導市場力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中國的智慧城市將取得進一步發展。
打造智慧城市 完善城市安防等建設
“當前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全國形成熱潮,但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如信息資源整合不夠,產業化水平不高;智慧城市的信息管理存在不安全隱患等。”時值兩會時間,來自各地的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獻策。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的多條建議皆指向智慧城市,再次引發公眾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關注。
智慧城市建設不能一哄而上、各自為政
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在國內外存在不小差距。鄭杰在其題為《立足高起點,統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建議中指出,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先后經歷了信息化管理階段、智能處理與應用階段、城市綜合治理階段,目前已經進入到大數據綜合運用階段,主要是通過運用新興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對數字信息的智慧處理。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整體還處于城市綜合治理階段向大數據綜合運用階段過渡時期。
據了解,2016年12月,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的8個一級評價指標和292項國家標準。目前,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已明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方案,并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個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不能一哄而上、各自為政,尤其是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運用為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更需要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在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設的大潮面前,鄭杰明確指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包括建設過熱、缺乏統籌安排等。”
鄭杰進一步分析:從對部分城市的實地調研來看,國家標準委出臺的評價指標在整體性與可操作性上仍有待完善;信息資源整合不夠,產業化水平不高。此外,智慧城市許多核心關鍵技術、應用服務仍然掌握在國外高技術公司手中,智慧城市的信息管理存在不安全隱患,缺乏嚴格的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
如何推動智慧城市尤其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鄭杰從完善指標、成立機構、市場化推進和大數據共享四方面提出了建議措施。其主要觀點為,一是要完善新型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優化指標評價體系,建議出臺國家層面的智慧城市建設專門規劃。二是要理順新型智慧城市的管理體系,強化統籌協調,建議積極鼓勵各地成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三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勵新型智慧城市的市場化推進。四是要推進公共信息標準體系建設,穩步實施大數據共享。
打造智慧城市 完善城市安防、地下管廊等建設
智慧城市是一個十分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它涵蓋了公共安全、電子政務、智慧出行、物聯網等城市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和運行,不能一蹴而就。在今年兩會的建議中,鄭杰從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城市安防視頻監控等角度,有針對性地指出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其中,在《治理‘麻雀陣’,安防視頻監控需要集中建、高效用》建議中,鄭杰指出:“建設不夠,管理不規范,技術應用水平偏低,制約了視頻監控在服務城市安防中起的作用。從能用到好用,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來,城市視頻監控系統正在成為城市綜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打擊犯罪、治理交通等方面功效巨大。但是近幾年,多地也頻頻出現“一根桿子上20多個攝像頭”的新聞,被戲稱為“麻雀陣”。
鄭杰由此建議,治理城市“麻雀陣”,城市安防視頻監控要“集中建,高效用”,做到信息共享、智能分析,從而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便利。
為此,鄭杰指出,加強視頻監控在部分方面仍有可進一步完善之處,一是明確視頻監控重點行業與領域,進一步提升視頻監控覆蓋面。二是加強城市安防視頻監控的統一規劃,實現管理規范落地。三是“軟硬”能力并重,提升視頻服務能力。
在另一條關于“城市地下管廊建設”的建議中,鄭杰指出,當前智慧管廊建設已是大勢所趨,發達國家很早就已在進行相關的探索和實踐。各國普遍成立專業部門,開展多功能網絡化運營,并推廣可視化信息系統,實現全方位信息共享,部分國家還建設智慧運維平臺,實現了實時智能監控。
“但是,當前我國管廊建設尚存在多方問題,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管理養護、行政執法分屬不同部門,而這些管線建設中又涉及水務、燃氣、電信等在內的幾十個單位,容易出現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的狀況。”鄭杰說。
為此,鄭杰在兩會建議中指出,作為城市運行的心臟,當前城市管廊建設的重點,應是進一步提升管道能力,在此過程中,提前、全面、妥善地做好城市管廊的規劃和管理,加快推進城市智慧管廊建設。
以上提到的城市設施改建造只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很小部分,這項系統工程的搭建還需要各個維度的統籌規劃。因此,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國際先進經驗,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