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警發布及行政執法工作納入網格化平臺
■以街道為單位的氣象災害預警實現點對點服務
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全方位智慧氣象服務,這一切很快將在申城市民身邊成為現實。2月20日,記者從上海市氣象局獲悉,今年,市氣象局將著力推進建立氣象社區互動共創工作機制,積極融入市政府主導的“智慧屋”、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等,點面結合深入開展城市基層氣象服務,讓更接地氣的“智慧氣象”給市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智慧屋”是上海正在推進的智慧社區實體中心,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以“O2O智慧社區”服務模式,致力于解決社區公共服務真正落地。目前,上海市氣象部門正與上海東方網合作開發信息接入系統,借助覆蓋全市的近400個“智慧屋”,試圖將智慧、貼心、可訂制的氣象服務送入千家萬戶。
各大社區的“智慧屋”可在第一時間接收到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實況和預報、生活指數和災害預警等信息,通過其線下大屏和線上終端實時推送給社區居民。全市700余名“智慧屋”工作人員將被納入氣象信息員隊伍,與社區居民開展互動,及時收集需求,反饋氣象服務效果評價。經過氣象部門培訓的40余名“智慧屋”科普講解員,將在社區開展常態化科普工作。
根據規劃,“智慧屋”將成為上海氣象部門服務民生的基點、了解社會的觸點、科普宣傳的據點。
上海市氣象局還積極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從面上強化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氣象預警信息已正式接入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實現網格化發布。目前,上海各街鎮網格化管理員均能實時接收最新氣象預報預警信息。下一步,市氣象局還將通過網格化平臺面向社會共享氣象災情信息,將氣象部門施放系留氣球管理、執法內容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依托網格化聯合執法平臺強化氣象行政執法工作。
近年來,上海市氣象局圍繞基層氣象服務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如開展城市社區風險預警試點,探索建立以街道為單位的氣象災害精確預警機制等。以暴雨內澇風險防范為例,去年汛期,市氣象局發布暴雨預警24次,而面向作為試點之一的五角場街道僅發布暴雨內澇社區風險預警8次。這種點對點直通式預警服務,節省下來的不僅是16次“沒必要”預警所涉及的防災救災資源,更極大提高了社區防災減災的效率。目前,市氣象局已初步建成城市社區風險預警業務體系。這將使“家門口的氣象服務”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為借助“智慧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點對點社區精細化氣象服務提供有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