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但是,你注意到了嗎?
智慧城市建設的三大誤區——
不下雨的云,
不流動的數據,
不鏈接的網,
正在消磨智慧城市的“生命”……
誤區一:不下雨的云
現象描述:耗資幾個億,建設一個龐大的云計算中心,有大機房,有豪華的設備,但沒有任何產業和應用,五年之后全部過保,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誤區二:不流動的數據
現象描述:建設了數據災備中心,把數據存儲在那里,但數據完全不流動,唯一的作用就是交了點電費,對經濟發展沒有任何作用。
誤區三:不鏈接的網
現象描述:建設的網絡很先進,從天連接到了地,但橫向不互聯。從上向下,一根一根連得再粗,都是一根一根的“線”,沒有形成“網”。
作為國內領先的智慧城市服務提供商,未來國際認為:智慧城市應該是不同部分、不同模塊、不同應用、不同技術、相互支撐、相互協作、數據共享、網絡互聯的一個有機整體。智慧城市建設不是比拼誰的服務器多、誰的網絡快,也一定不能就技術說技術,就項目說項目。
探索出一條“大統籌、重應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欠發達地區信息化發展新路子的智慧咸陽,正是“優政、惠民、興業”的國內新型智慧城市的典型樣本。以智慧咸陽為例,看看咸陽是如何規避這些誤區,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
巧應用——一個城市要想成為智慧城市,必須依靠數據中心,通過數據中心將各種信息數據匯集起來,建立各種應用信息系統,比如智慧政務,全面提高辦公效率;智慧城管,提升城市服務質量;智慧應急,全面提升城市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能力;智慧安監,提升重大危險源管理和生產安全事故的預防預警、監管監察和應急處置能力等等。
動數據——數據一定要為民生、為經濟服務。咸陽將七個部門的19項與經濟發展相關的指標匯聚到一張圖上,原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數據,放在一起后發現了很多正相關和負相關,實現了對全市和各縣區經濟發展的精準把脈。
以大數據稅收管理平臺為例,智慧咸陽系統將21個部門的涉稅信息同步推送給稅務局,讓原本看起來互不相干的數據輔助稅務的判斷,使得咸陽市稅收增長全省保持領先,一直處于前兩名。如果沒有大數據,仍然用傳統的方法收稅,會發現很多企業都在虧損,實現稅收增長就無從談起。
重互通:推進信息惠民,最關鍵的是打破“條塊分割”、拆除“數據煙囪”。智慧咸陽的所有業務系統之間,是互聯互通的綜合應用,并從群眾的需求出發,有效集成服務,通過前端的“六個一”工程實現數據的整合、應用的協同和網絡的互聯。
前端統一入口,從老百姓的視角更方便:老百姓上網“一網通”,用錢“一卡通”,拿出手機“一點通”,接受管理“一格通”,需要服務“一站通”,不會上網“一號通”。六條管道,成為了服務老百姓的便捷和統一的入口。
而對于政府來說,“六個一”意味著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各縣區不再自己獨立建設機房,全部由市上統一建設,縣區只要通過網絡接入就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