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如此,城市亦如此。
一座城市鐫刻了許多歷史文化的記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說的是長沙;“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說的是楊州;“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說的是杭州。古城商丘,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要大力弘揚商丘特色文化魅力,打造人文智慧城市。
鱗次櫛比的大樓,貪奇求洋的歐美名字,不倫不類的復古建筑,相互模仿讓很多城市沒有自己的特色。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文化之于城市就是靈魂,就是軟實力。放眼全國,在城市形態、城市管理等方面日益趨同,是文化差別賦予了它們獨特的風貌。北京的長城、故宮和數不清的館藏,讓京城“文化中心”的標簽醒目;上海的外灘、摩天樓和交易場所,讓“經濟中心”的符號鮮明;蘇州白墻灰瓦的城市色彩讓人過目不忘;平遙和麗江古色古香的歷史風韻讓人流連忘返……這些城市內在的文化肌理,鑄就了各自的生活空間和城市性格,吸引著游客的腳步。
惟有城市文化,能為舊城復興注入新生的力量,為新城崛起升華不滅的靈魂,為城市在競爭中創新發展、脫穎而出提供土壤和資源。
如今的城市規劃者和建設者擁有造化天地的能力,但只有在“文化的土壤”中汲取精髓,才能校準自身的城市品格。商文化、火文化、古城文化、漢梁文化、莊周文化、孔祖文化、木蘭文化、根親文化……商丘是一座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有獨特歷史文化魅力的城市。我們要找準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中的戰略定位,樹立“文化強市”意識,打響“華商之源·通達商丘”文化品牌,擦亮“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名片。
商丘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豐厚的文化內涵。我們要貫徹執行《商丘古城保護條例》,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不能搞拆真古跡、建假古董那樣的蠢事。既要保護古代建筑,也要保護近代建筑;既要保護單體建筑,也要保護街巷街區、城鎮格局;既要保護精品建筑,也要保護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文化城市需要現代科技來完善。商丘要依托全國首個百萬級“全光網”城市,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強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和功能整合,打破數據壁壘、打通信息孤島,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讓城市更智慧、運行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有人這樣描繪理想的生活: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將這“一城”選擇在商丘,因為在文化理念的引領下,商丘會越來越有魅力,人們在這里能感受得到四季、看得見鄉愁,情感有寄托,心靈能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