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這是國家首次就智慧城市出臺全局性指導意見。意見在指導思想中重點強調了要按照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總體要求。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的“八字方針”,走低碳綠色道路成為今后助力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發展方向。
智慧城市是探索“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典型示范。而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其智慧化程度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智慧社區既是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也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目前,智慧社區建設的規模初見端倪,技術也已相對完善,但要運營好還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壓力——如何解決智能與節能的平衡,從而實現智慧與低碳的和諧并存,就是一個重要課題。
CSST中央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龔灼指出:“城市發展速度和我們強調的綠化、低碳、環保、可持續是矛盾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完全平衡。只能通過尋求合理的平衡點,將幸福生活、智慧生活微縮到樓宇,跟大數據、云計算結合起來,通過數據平臺管理,對智慧社區的建設模式逐步優化,才能切實實現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智慧低碳平衡生活。”
龔灼院長進一步談到,節能不僅是單純指技術層面的問題,也需要從國家政策、能源管理策略和措施上加以推進。目前國家“十二五”規劃針對建筑節能有一個專項規劃,包括抑制高耗能的產業過快增長,抓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的節能,及重點單位的節能管理,其中提到了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的目標,從而期望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的比例達到20%;2015年公共機構單位建筑能耗比2010年要下降12%;2005版《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提出的暖通空調、照明總能耗應減少50%,2013年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見建筑節能已經關系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龔灼院長還以CSST總部智慧大廈樓宇節能為例,強調節能首先需要從智能化管理的角度,自頂向下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和統一使用;并提出節能策略是橫向關聯細化到點,由點到面科學調控,再通過對集成化管理平臺的樓宇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對大廈內部的照明、空調、用水等樓宇總體能耗進行整體控制和管理;從數據的采集、分析、整合,到反饋之后的控制,從而共同作用于建筑能耗的降低。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綠色建筑要提升到50%以上,目前北京、上海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對大型公共建筑提出能耗限額要求。隨著這些政策和國家規劃的出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業主單位愈發重視建筑本身能耗的降低。
小至智慧社區,大到智慧城市,都應充分考量智能與節能的問題,實現智慧與低碳的平衡。作為智慧低碳城市綜合運營商,CSST從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著手,開展智慧低碳城市建設。并創造性地提出打造“智慧城市綜合運營管理平臺”。
該平臺采用智能化傳感器對城市運營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全面感知,通過整合智慧安防、智慧樓宇、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家庭、智慧能源等各類行業智慧子系統,借助云存儲、云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技術對信息進行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打破行業信息孤島,實現城市數據資源的充分共享,以幫助城市管理者和居民進行各種需求的智能決策和服務。
CSST還聯合兩院院士,整合跨行業集成技術,形成“一個平臺、兩大技術體系”的智慧低碳城市技術架構——即智慧城市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和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的跨行業智能技術體系、基于新能源能量云的分布式低碳技術體系,能為政府管理、社會化運營服務、行業應用提供強大支持,具有領先的行業優勢和可操作性,助力實現從智慧社區到智慧城市的智慧低碳平衡,創造宜業、宜居、宜商、宜學、宜游的智慧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