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昨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王娜透露,發改委、網信辦等聯合編制的首個國家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近期即將出臺,對地方的智慧城市評價工作也將相應展開。屆時,近600個智慧城市試點將面臨國家部委的首次評價檢驗。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王娜在2016年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上介紹,發改委、網信辦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正抓緊近期出臺。
王娜說,這一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是引導智慧城市工作,明確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各地方應圍繞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相關的工作方案,“評價指標體系是唯一的依據”。
據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級協調辦秘書處秘書長單志廣統計,發改委、住建部、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與國標委、國家旅游局、國家測繪局等部門組織的智慧城市相關試點共有597個。也就是說,這些試點即將迎來國家部委的首次統一檢驗。
單志廣介紹,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惠民服務、精準治理、生態宜居、產業經濟、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體制機制創新、市民體驗等一級指標和若干個二級指標。每一個指標都是客觀可量化的。
惠民服務和市民體驗將被擺在重要位置。國家標準委工業標準二部處長孫維對南都記者介紹,例如對社保服務這一項指標的考核,就要去問老百姓是不是可以異地辦理社保。
王娜透露,與以往的類似評價相比,即將出臺的評價指標體系或加大公眾評價的權重。單志廣說,未來評價工作中會利用支付寶城市服務和Q Q彈窗的數據來投放問卷,這樣就可以有代表性地選取一些老百姓來真正做評價。
單志廣認為,評價結果不是為了搞排名,而是做示范,探索可復制推廣的發展模式。目前的安排是,到2018年底分類篩選100個國家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以點帶面”“以評促建”。
建智慧城市最怕“鋪攤子”“其實最擔心的是鋪攤子,一說起建設,大家都比較熱衷于建基礎設施,要投入。”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王娜認為,數據中心、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已經投入很多,但不見得發揮了多么大的作用。因此,重點還是如何去用好這些基礎設施,利用社會化的力量,節省資金提高效能。充分利用老的設施,謹慎考慮建新設施。王娜說,近期出臺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是以績效為導向,加強對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動態監測。
事實上,中國政府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已有8年。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級協調辦秘書處秘書長單志廣認為,8年來智慧城市建設呈現高投入、高技術,同時低效能、低獲得感的特點。如北京,只要還有霧霾和交通擁堵問題,公眾就不會認為北京是智慧化城市。
數據碎片化是發展瓶頸在多位官員和業界人士看來,當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是數據碎片化。
滴滴高級副總裁兼工程技術委員會主席章文嵩介紹,滴滴在中國每日訂單量有2000多萬,大約是優步在美國每日訂單量的14倍。中國做智慧交通有巨大的數據資源優勢。他同時指出,如果數據的價值不能評估,就很難做數據交換,數據資源的優勢也發揮不出來。政府可以推動整體數據生態的建設,開放一些可安全公開的數據,和企業的數據整合在一起,搭建云數據平臺。
單志廣認為,過去搞孤島型建設,使得很多數據在各部門、各行業間被孤立隔離,智慧城市建設目前的關鍵就是解決該問題。
王娜指出,智慧城市的關鍵是共享和開放。9月國務院出臺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接下來要真正落實實施。(整理|泰伯網 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