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習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意蘊深刻,對新時期深化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深入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自2008年底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來,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多達幾百個城市先后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各地在資金、設施、應用、人員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時,我國智慧城市發展也暴露出一些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隱患,包括體制機制創新滯后、試點示范政出多門、標準規范體系缺失,投資浪費缺乏實效、存在信息安全隱患等。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我國城市發展實際,順應信息化和城鎮化發展趨勢,落實網絡強國戰略和大數據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而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已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抉擇。深入學習總書記講話,必須全面認識我國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形勢與現實挑戰,深刻理解內涵、準確把握實質、務實推進工作。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兩點基本認識。
第一,加強部際推進協調化。為促進我國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2014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24個部門聯合成立了“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形成了國家層面跨部門統籌協調和溝通配合的工作機制。2015年12月,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原有的各部門司局級層面的協調工作組升級為由部級領導同志擔任工作組成員的協調工作機制,并更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央網信辦共同擔任組長單位。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部際協調工作組也據此明確了在“十三五”時期組織開展100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任務部署。從前期的智慧城市發展實踐看,不僅要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解決技術層面上的“數據集中和共享”,更重要的是要破除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等體制弊端給“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帶來的現實羈絆。從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來看,破除制約智慧城市發展的體制羈絆、機制束縛、利益藩籬,解決體制機制的不適應、不協調,比打通技術上的信息壁壘往往更加重要,而且更難實現。筆者認為,以大數據為核心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不應該是建設硬件、設施的物理一體化,而應該是管理體制、協調機制、運營模式的一體化。因此,切實加強和充分發揮“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的跨部門工作機制,著力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規范引導,加快破除條條塊塊間的“信息墻”,逐步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推動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已成為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二,打造內涵特色中國化。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艱巨任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所承擔的功能比國外更多,管理邊界更大,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更為復雜,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發展重點和實現路徑與國外完全相同。新型智慧城市要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各地實際,切實解決智慧城市的概念、內涵、使命、重點、路徑、模式的“中國化”問題!避免盲目崇拜、時髦跟風、簡單復制、照搬照抄。筆者認為,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新型政策機制和創新發展模式的智慧城市;是在現代信息社會條件下,針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核心,為提升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而開展的改革創新系統工程;是新時期新階段以信息化引領城市創新發展,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城市發展戰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筆者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發展方式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建設實效,本質是改革創新。新型智慧城市本質上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固有秩序和利益進行博弈,一方面要求數據資源暢通流動、開放共享,另一方面要求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治理結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優化、高效透明。筆者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突出五大重要特征:改革創新、務求實效、以人為本、活力永續、安全可信。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應重點把握好五點發展策略:政策集成、分級分類、多規合一、先進適用、多元協作。一言以蔽之,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打造中國特色、創造中國模式、提出中國方案,歸根結底還要靠中國人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