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與信息技術發展同步,信息技術是社會管理系統的支撐技術。智慧城市必須以城市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為依托,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步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要服務于我國的社會、經濟改革。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創新引擎,是服務和支持城市發展的工具和手段。社會發展、深化改革是智慧城市最大的需求來源。因此、規劃智慧城市離不開這個大背景,智慧城市的目標必須與改革的目標相協調(一致);城市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必須由政府主導。不能單純從技術上模仿發達國家的模式或經驗。
智慧城市與信息技術發展同步,信息技術是社會管理系統的支撐技術。智慧城市必須以城市基礎設施的信息化為依托,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步發展。
從這個意義講:智慧城市也是個與時俱進的概念,隨著信息技術的技術進步和應用的深化,而不斷提升、完善,自我成長的演進的過程(LTE)。不是完成一個或幾個項目建設就是建成了智慧城市,甚至可以說,智慧城市也不會首先在一個或幾個城市實現。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一個層面,不是全部,是基礎建設(經濟、基礎設施)與上層建筑(結構、功能、管理)之間的結合紐帶,主要涉及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核心是以信息技術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智能化程度。
智慧城市是集城市基礎設施及社會管理方方面面建設成果之大成。不是一項通常概念的工程。不是一個集成商、一個工程就能完成的項目。
因此,在規劃智慧城市時切忌出現下面的傾向:
把智慧城市理解為一個傳統的系統(平安城市)的大型化。這是非常表面化的理解。智慧城市是個復雜的巨系統,涉及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沒有明確的邊界。不能由一個系統來涵養,因此、不能以小博大,不能通過傳統集成的方法,將傳統系統擴大而成。建立大型智慧中心,構筑一個大平臺,把主要城市管理系統全部集成在一起的觀點就是這種傾向的表現。
切忌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城市有各自的特點、有個性的“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定位,因此要根據城市的特點,尋找自己的城市發展之路和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路。要有地方特色,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建設城市的公共價值的同時要特別注重城市獨特價值的建設。
因此,各地智慧城市建設不應該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