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相似。兩年前的8月16日,因合同糾紛,慧球科技(當時稱北生藥業)實控人北生集團股份被扣劃,上市公司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狀態。如今,慧球科技深陷股權大戰,實控人究竟是誰讓人迷惑。
盡管顧國平公開表示自己與慧球科技已無關系,但慧球科技仍一再強調公司實際控制人還是顧國平。“在公告沒有發生變更之前,跟之前還是一樣的。”公司董秘陸俊安昨日(8月15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顧國平目前直接及間接僅持有1.80%股份,后來者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已達4.999978%。
據公開數據顯示,慧球科技去年營業收入不到1億元,智慧城市業務和物業管理業務幾乎各占一半,其中,智慧城市業務“高度依賴”顧國平。
就在最近,慧球科技公告稱擬出資1億元設5家子公司,“以補充智慧城市產業鏈”。但若控制權發生變更,慧球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否會隨之改變?顧國平離開后會不會對其智慧城市業務的發展產生影響?對此,陸俊安對記者的回復是,“不排除變更,不排除業務進行轉讓。”
補充智慧城市產業鏈
作為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顧國平入主慧球科技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智慧城市業務。
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2001年,當時還叫“北生藥業”的慧球科技在A股上市,主營血液制品、生物生化制品等業務。但從2008年12月31日至2009年10月30日,其進行了10個月的破產重整。直到2012年12月,通過無償受贈形式獲得杭州郡原物業服務有限公司100%股權,將主營業務變更為物業管理服務。而后,2014年7月,隨著顧國平的進入,公司主營業務也變更為智慧城市相關業務。第二年,公司改名慧球科技。
公開報道顯示,“掌舵”北生藥業前,顧國平就想把智慧城市業務全部移入上市公司,借助資本平臺將之做大做強。
今年7月底,慧球科技發布公告稱,將出資1億元新設5家全資子公司,其中擬出資8000萬元成立科賽威系列公司3家,分別出資1000萬元設立北京阿爾法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獅子溝旅游產業有限公司,其主營范圍為網絡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旅游項目開發等。
為何會在眼下不算明朗的局勢下新設一系列子公司,在回復上證所的問詢函中,慧球科技表示,“本次新設子公司(除河北獅子溝旅游產業有限公司外)的經營聚焦領域智慧城市相關上下供應鏈業務,逐步優化智慧城市細分市場相關業務內容。”
雖然自稱子公司將與目前的智慧城市業務形成補充,對主營業務起到積極的推動及支持作用,不過,慧球科技同時透露,“上述子公司的經營方式及盈利模式尚未確定。”
記者注意到,智慧城市業務為慧球科技的報表增色不少。據其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9290.94萬元,凈利潤513.19萬,同比上漲96.14%、745.77%,主要原因即為“本期增加了智慧城市項目。”
“不排除業務進行轉讓”
事實上,2015年是慧球科技主營業務向智慧城市相關業務轉型的第一年,營業收入達4562.1萬元,與另一主營業務幾乎平分秋色。
不過,盡管截至2015年報告期末,慧球科技已簽署了約245億元智慧城市框架協議、40億元智慧城市項目合同,但上述合同絕大部分尚未有實際投入使用項目。更為重要的是,這項業務“高度依賴”顧國平。
東北證券去年的一份研報認為,“上海斐訊通信將是公司轉型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來源和優質資產庫。”
記者注意到,雖然慧球科技一再強調顧國平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但是,顧國平早前已向媒體表示,其于今年5月份退出慧球科技,不再是慧球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同時,他還表示,之后的工作重心將放在上海斐訊上,慧球科技之前的智慧城市項目會由上海斐訊這邊完成。
這是否意味著顧國平將帶走“智慧城市業務”,從而導致慧球科技主營業務變更?控制權的變化又是否會導致這項業務無法繼續開展或出售轉出呢?
針對這一個問題,陸俊安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排除變更,不排除業務進行轉讓。”他同時強調,“在合法合規前提下,也是公司的正常動作。”
但記者注意到,在8月2日給上證所的回復公告中,慧球科技表示,“公司本次涉足新業務領域不會導致公司主營業務發生根本性變化。新組建的專業團隊正處于籌備階段,目前還未齊備,將主要采用對外招聘及公司派駐的方式,作為業務及技術團隊暫不會涉及公司經營決策,故不會造成公司控制權的變化,但不排除人員適應性、人才流動性的不確定對后續業務開展造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