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離不開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基本支撐,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吃飯,都要呼吸新鮮的空氣,為此,在推進智慧城市的過程中,農業忽視不得,一定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以現代都市農業不斷的發展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然而,目前的現狀是我國現代化農業起步較晚,起點低,缺少對智慧農業發展理論和形態應有的研究分析,同時在實踐層面又面臨著思想觀念和現實制度等多方面的挑戰。
當前,蓬勃發展的農業物聯網面臨的挑戰主要是:首先,受資金制約嚴重。其次,農業專用傳感器缺乏。第三,物聯網設備不夠接“地氣”。在滿足農民使用需求方面還要繼續探索。第四,設備智能化水平低。第五,農民觀念落后。第六,缺乏專業冷鏈設備。生鮮產品的流通缺乏專業冷鏈設備和設施,導致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僅為5%、15%、23%,造成了不少損失。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達到100%。在生鮮類農產品訂單中,物流成本高達25%-40%,而服裝、電子類的物流成本只有5%左右。
一、農民整體信息素養不高
智慧農業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和科技推廣人員。沒有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與應用,沒有現代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智慧農業的發展。當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受到的信息化知識培訓較少,在廣大地區的農業生產中過分依賴生產經驗。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二、農業規模化生產程度太低
生產規模化是農業技術和設備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條件,也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小規模生產在農產品價格和成本方面處于劣勢,被壓在商品價值鏈的低端,很難推動農業信息化與智慧農業地發展。
三、農業信息化與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農業發展的信息化與機械化是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到2010年我國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50%,標志著我國農業從依賴人畜力為主向依賴機械化為主的歷史轉變。然而,由于地區間、民族間經濟和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差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平衡,面臨自然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同時,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等更是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還沒有真正在推動農業發展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四、創新性的農業商業模式匱乏
最早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物聯網技術,在示范試點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絕大部分還處于科研項目階段,必須得到政府財政支持得以持續。以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大面積應用,急需市場機制介入,需要創新性地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商業模式,使得農業信息化、現代化得以可持續、良性循環發展。
建立農業信息補貼制度。加快推動農業物聯網相關產品和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以此鼓勵電信運營商、IT涉農企業、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投入農業物聯網建設,逐步形成政府引導下的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維護市場化,合力推進農業物聯網發展。
提升農業物聯網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并重,提升農業物聯網的自主創新能力,難度大的技術要加快引進吸收,短平快的技術要自主研發,把傳感器轉換成低成本、便攜式的儀器設備,通過單項技術突破與集成應用并舉,加快技術研發應用步伐。二是物聯網設備要力求方便實用和“傻瓜化”。農業物聯網項目要以“測得出、使得快、算得靈、用得好”為建設標準,重點在功能設計、核心技術、推進機制等方面尋求突破。三是農業物聯網發展應用應突出重點,與現有信息化工作結合。農業物聯網是個復雜的工程,其應用應突出重點,優先從基礎好、規模化程度高的行業入手,應在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生產過程精細化管理、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等領域優先發展。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物聯網使用經驗,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有效解決生鮮電商發展瓶頸,必將推動現代農業與現代商業在深度融合中發展,打通冷鏈物流。一是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大對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與一般工業品不同,農產品對冷鏈、倉儲的需求較高。冷鏈物流投資巨大,亟須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盡快建立從鄉村到城市的集倉儲、冷藏、配送以及長短途運輸功能為一體的農產品配送體系。同時,出臺更有力、更優費的稅收減免或補貼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二是穩步布局,控制質量,完善監管環境和專業標準。以信息化嚴控倉儲后臺,掌握關鍵流通節點和樞紐。建立智能化的高效分揀和管理體系。實現全流程冷鏈服務標準化。
幫助農民、農企“觸電”,搭建農民與消費者互動通道的平臺。一是幫助更多農民、農企了解、運用電子商務平臺。應依托高校、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培訓,根據市場需要開設課程。由政府統一協調,將優勢農產品在網上辦展銷會,打開產品銷路的同時更提升知名度,幫助農民、農企“觸電”。走品牌推廣道路是農業電商經營發展的重點,讓消費者信任這個平臺,進行品牌經營,則是農業電商最佳發展方向。二是搭建農民與消費者互動通道的平臺。平臺搭建的重點是農民和消費者兩端。傳統農民啟動電商模式,有利于打造農業電商生態圈,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促進傳統農業與市場資源互動,并實現轉型升級,保證農民賣得出,獲得收益;而消費者想買時買得到,享受服務。這是農業電商成功的關鍵所在。
注重規范管理,堅持以規范促發展。一是逐步完善電子商務立法。嚴厲打擊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行為,凈化市場環境。二是加快統計監測和信用體系建設,建設電子商務統計監測平臺,逐步建立電子商務信用基礎數據庫,推動建立信息共享與協同監督機制。
創新農產品電商物流新模式。完善農產品物流體系中的加工、包裝、倉儲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將農產品電商與傳統渠道融合起來,讓從田間到餐桌這一過去復雜的供應鏈大大簡化,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但是我們始終沒有突破依賴自然資源和低廉勞動成本的發展格局,個體化農業生產依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智慧農業的提出和發展,給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綜合集成應用,對于農業特色產業和模式的創新,對于農業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突破,以及農業企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以及農業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也需要在國家的重視和扶持下相關利益方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