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就提到重點發展智慧城市和數字社會技術。近年來,隨著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城市建設面臨著基礎設施發展、公共治安以及資源分配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和挑戰。而用技術手段解決這些問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方式。在一個完善的城市世界,各類智能傳感器的使用以及實時數據分析可以幫助監測信息并洞察一切。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的展開,對我國傳感器產業也帶來影響。
智慧城市建設催生對傳感器需求旺盛
2009年,美國建立首個智慧城市迪比克市,其城市建設的第一步,就是向所在城市的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包含低流量傳感器技術的水電計量器,通過物聯網技術,將這些城市資源連接起來,監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以做出智能化的響應,更好的服務市民。另外,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也會有無數的傳感器安裝在房子周圍或是路面上。在美國芝加哥,就有許多路燈被安裝上了傳感器,以此來收集城市信息和數據,監測空氣質量、光照、溫度等。可以看出,傳感器技術是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基礎支撐。傳感器作為關鍵器件,其應用將滲透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各個層面。
中國也正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建設。2013年1月政府公布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之后先后發布了三批、近300個智慧城市試點,出臺了相應的規劃,計劃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年-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指明信息網絡寬帶化、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6個建設方向。再到前不久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不難看出智慧城市建設已得到了國家戰略的有力支持。據市場研究機構估計,2014年至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項目的總支出將達到1744億美元,其中中國將占很大一部分。中國科學院智慧城市項目主任馮元指出,目前有超過500個中國城市在考慮建設城市傳感器網絡。
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對于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礎傳感器產業來說,這將會極大的促進其發展。據工信部統計,截止至2014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已從2004年的154.3億元增長到1380億元。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大力推進,傳感器產業也將會形成更大的市場。專家預計,未來5年,我國傳感器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左右。可以說,物聯網、智慧城市將是未來傳感器主要的應用市場。
國產傳感器如何突出重圍
與傳感器市場需求相對應的,中國的傳感器產業已形成了從技術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一直持續增長,增長速度超過20%。專家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傳感器市場增長速度將持續在30%以上。目前我國已有1700多家從事傳感器的生產和研發的企業,市場規模預計在1200億元以上。但盡管如此,中國傳感器產業的總體水平,還是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國內尚無一套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傳感器設計軟件,可靠性遠低于國外同類產品。國產傳感器仍以中低端為主,缺乏核心技術和基礎能力,中高檔傳感器產品幾乎100%從國外進口,90%芯片依賴國外。但如今大熱的在智能制造領域中,應用到的正是被國外長期壟斷的高端、新型傳感器。
據專家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傳感器領域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0%,亞太地區市場份額將持續增長,預計2016年將提高至38.1%。“十三五”期間,中國傳感器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1%以上。這意味著,誰能率先突圍搶占中國市場,必將在傳感器市場中分得大蛋糕。全球跨國巨頭紛紛布局中國市場,在這情況下,推動我國高端傳感器技術發展成為了當務之急。
短時間內,國產傳感器單憑自身力量很難突破國外先進的研發技術。我國傳感器制造企業想要取得發展,應結合自身優勢與特點,可以尋求與國外優秀企業的合作,學習其先進技術,強化自身研發能力。同時,利用聯合優勢,可以與國內企業共同開發,占領更大的市場。
想要加速推進我國傳感器產業發展進程,國家政策的推動必不可少,例如政府通過制定發展規劃為我國傳感器行業的發展指出方向。在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出,要求到2025年,我國傳感器高端產品和服務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因此,未來國家必將重點發展傳感器產業,加強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引導國內科研機構對傳感器發展關鍵新技術的研究,推動我國傳感器行業的健康發展。
未來,在信息化時代的影響下,傳感器市場必將壯大。相信隨著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我國傳感器企業一定能突出重圍,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局面,實現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