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住建部公布第三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隨著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290個,湖南地區已有19個城市入選智慧城市試點名單。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張玲教授表示,智慧城市絕不是公安、旅游等各部門都弄一個“監控系統”那么簡單,沒有大數據形成“網絡式信息”云平臺分析,何談“智慧城市”?充其量是“監控城市”。
然而現實卻是,許多地方政府官員都沒能明白這一點,各地的智慧城市大多停留在裝“監控系統”的“低端智能”階段。毫無疑問,構建城市“監控體系”,確實屬于信息化的手段之一,但僅有簡單的城市“監控體系”,沒有“信息分析”云平臺,就不是真正的“智慧體系”,也不可能具備提高企業競爭力和“便民惠民”的作用。這種做法,數據資源只是“條條”,沒有形成“網格化”,沒有云平臺、云數據、云分析,也就不是真正的“智慧”。而如果湖南能率先全國建立真正的“網格式云平臺”,統籌建設智慧城市,投資額還會大幅下降,且各部門的大數據資源能充分利用,還能使湖南的智慧城市,推進信用城市、效益城市的建設。這都是當下最缺失的。
真正的智慧城市,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信息化的新城市形態。在這樣的城市形態中,能夠促使城市形成“不得病”“少得病”和“有病快治病”的新體系;同時也能保障城市健康和諧發展。企業能利用智慧城市技術手段,提升企業自身運營效力、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百姓也能感受智慧城市帶來的“便民”“利民”“惠民”的好處。
關于“智慧城市”,李克強總理曾在多次會議上提到這樣一個案例,就是有一家互聯網平臺,將分散在各地170萬貨車司機和30萬家貨主,通過大數據云平臺對接,就能使貨車空駛率下降,節約近500億。如果說,貨車與貨運能夠通過大數據提升效率,那么城市內部管理體系等也能用云平臺大數據,提升管理效率。由于大數據云平臺,對城市內部任何部門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它能給決策者提供數據分析,因此,主政者在制定政策時才能更科學有效,我們的城市才能實現“少得病、不得病,有病快治”的新格局。這也正是李克強總理“勸導”官員“別再浪費信息資源了”的深意所在。
(作者系湖南省對外經濟文化促進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