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世紀初黃浦江畔金茂大廈的巍然屹立,到2008年直沖云霄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傲然矗立,再到如今刷新中國摩天大樓全新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廈的雄偉落成,一幢高過一幢的大樓比肩接踵、拔地而起,昭示著上海浦東城市建設不斷突破新高,領跑全國的事實。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浦東不僅有了超豪華陣容的樓宇群,吸引來了成千上萬的高學歷白領在此就業、生活,也潛心營造著屬于這塊黃金寶地的獨特文化環境。
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上海浦東新區榮獲由中國智慧城市論壇頒發的“‘十二五’中國智慧城市領軍新區”稱號。評選方表示,“十二五”期間,浦東新區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果,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樹立了榜樣,為中國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利用智能技術建設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特征。而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公共文化因素蘊含在智能管理之中,蘊含于建設過程之中,浦東在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時,讓公共文化服務于民眾,改善其生活氛圍與環境,提升生活質量。
打造陸家嘴專屬智慧生活圈
在被譽為“東方曼哈頓”的陸家嘴金融城,盡管每年平均有近60萬平方米商務辦公樓宇宣告竣工,但這種建設進度仍遠跟不上新增企業的需求。“過去只知如何吸引企業進駐我們這里,而不知如何更好地將其穩固下來、讓白領們享受在這里工作,現在我們找到了好辦法。”新上海國際大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晴坦言,一年上百場的文化活動進駐樓宇,從知名樂團在樓內大廳舉辦音樂會,到樓宇間各企業、機構單位共同舉辦的朗誦會、晚會,再到陸家嘴中心綠地開展的各種戶外文體活動,白領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充實,工作、生活面貌煥然一新。
“同時,我們又給予各種文藝團體充足的展示空間,給高雅藝術讓路、為文化活動騰地兒。”方晴說。實際上,不僅是方晴所在的新上海國際大廈,附近的樓宇都在不斷增加文化藝術場地利用率、提高文化空間在樓宇中的占有率。與方晴的想法類似,大多數樓宇企業對文化進樓宇持開放支持態度,認為這是發展企業文化的大好機遇。一些企業騰出辦公空間,或將大廳略作改動,變為文化活動場地。如環球金融大廈將29層拿出來開設云間美術館;上海中心引進了馬未都藝術收藏館、夏蕙瑛美術館;震旦大廈、交通銀行、金茂大廈、時代金融中心四家共改造了3500平方米,用作演藝、活動、講座、培訓的場所。
其中,震旦大廈作為臨黃浦江最近、景觀最佳的高級辦公樓之一,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富有人文氣息的內部設施、裝飾讓每一位邂逅震旦的人——不僅是在這里工作的白領,甚至是游客都能在其中獲得一段美好的體驗。
“小陸家嘴地區這一帶是商業密集區,來此出差的人往往不是商界精英就是金融高管,且他們大都是在這里短暫停留,沒有充足時間來游歷整個大上海,所以他們大多把在浦東辦公之余僅有的一些時間用在了我們這里。”震旦博物館工作人員李依然說,震旦已成為一扇窗,通過它,更多外賓、游客能加深了解中國的文化,零距離感受一個城市的文化與智慧。
作為整個浦東的核心,小陸家嘴地區的“生活圈”如今已被各項公共文化服務點亮。在這片東起即墨路、浦東南路,西至黃浦江邊,南起東昌路,北至黃浦江邊的公共區域內,1.7平方公里的面積吸納的外資銀行資產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逾117億美元,小陸家嘴地區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密集度最高的地區,而此地也云集了20多萬金融白領人才。
多年來,浦東著力在小陸家嘴這塊“智慧高地”上打造專屬的文化生活圈,政府通過連續高密度文化導入,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場化運作能力與活力的優質文化品牌項目。例如,每周一、三、五中午在中心綠地舉辦白領午間爵士會,“濱江劇院”每月3場的國內外精彩演出,音樂、話劇旬旬演,東方明珠廣場定期舉行的廣場音樂會、多媒體燈光秀……這些都不斷創新著小陸家嘴白領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將符合白領“高、大、上”審美口味的都市文化和高雅藝術傳送到他們身邊,同時也讓金融城的都市白領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文化活動,在交流、互動中感受與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文化氛圍、人文氣息,帶動城市形成“智慧型”文化生活圈。
公共文化助力浦東“智力”
開發浦東將公共文化建設蘊含于智慧城市的總體建設當中,作用及意義已日益凸顯,同樣在社區中,其獨特性與先進性已讓居民嘗到甜頭。
據了解,自2013年11月浦東取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以來,陸家嘴街道在智能城市建設中,圍繞浦東新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的總體要求,以“一切為了人的發展,一切為了幸福生活”為主題,通過“智慧社區”建設,積極打造符合智慧城市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建設創新文化培育基地、培育社區自治管理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平臺等來實現社區的智慧化。例如,為了引導民眾養成理性、有序、合法的民主自治行為習慣,陸家嘴設立“自治金”,通過項目化管理的方式,培育社區自治、共治文化的機制,擴大了群眾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的范圍,促進了社區管理民主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建設。通過“自治金項目”的實施,社區居民正從社區公共事務的“圍觀者”變為“參與者”和“主角”,繼而形成居民群眾的民主自治價值取向。
在整個工作推進中,無論是街道層面,還是基層單位都參與其中。街道提供資金保障、職能科室提供業務指導和服務、居民區黨組織擔負指導監督、居委會主導推動、社工站協同工作、居民骨干組織實施、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并監督“自治金項目”的運作,形成了良好的民主自治文化氛圍。據悉,2014年陸家嘴街道共培育自治組織167個,起到了良好的社會治理作用。
“如果文化現象是塔式結構,衣食住行的文化現象便在底部,文學藝術在中部,價值觀在頂部,那么智慧城市建設折射的文化現象是不可低估的。”來自陸家嘴街道辦的一位基層干部如是說。在浦東,智慧城市的建設給公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人力、物力、財力;反過來,文化的進步又為浦東這個智慧“大腦”激發出更多潛力、不斷為其開發著“智力”。浦東建設智慧城市、優化智慧型服務,同樣體現在公共文化硬件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中。例如,金融圖書館便是在上海全力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陸家嘴金融城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對金融知識的需求也日益高漲。然而,上海還沒有以金融為專題提供特色服務的圖書館,這項空白恰好為陸家嘴金融圖書館的建立提供了契機。
浦東陸家嘴金融圖書館于2007年底成功創辦,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相適應,一方面為金融專業人士服務,一方面為專業人士和居民牽線搭橋,普及金融知識。金融圖書館注重打造立體化、多元化、數字化的金融生活體驗,組織多樣化的讀者活動。他們在讀者、圖書館、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了一個互動交流的金融信息平臺,以及不一樣的閱讀生活體驗,通過這個平臺,拉近金融機構、金融人士與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讓金融信息以一種更親民的方式走入尋常百姓家。“金融理財講座下社區”品牌服務項目由此誕生。
金融圖書館還與興業證券、招商證券、東吳基金、大智慧等多家金融機構合作,由他們選派優秀的專業人員到社區,為居民們帶去最新的金融熱點分析,引導居民合理理財,規避風險,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評。
文化融入科技,實現生活“智慧化”
作為浦東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浦東公共文化數字平臺建設是浦東推動文化創新和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重要項目。2011年,浦東新區開設“浦東文化網”,2013年開設 “浦東文化”微博,2014年開設“浦東文化”微信。2014年下半年起,浦東新區整合現有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著手建設浦東公共文化數字平臺,為全體市民提供統一的數字化服務入口,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為構建全域數字覆蓋的服務模式探索了工作機制、積累了現實樣本。
“公共文化服務在現實空間存在資源分散、服務群體受限、服務渠道單一等問題。在浦東現代化發展的進程中,各類社會群體一致要求政府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和數字服務網絡來推進公共服務資源的數字化整合。”浦東文化藝術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浦東文化”微博、微信平臺,對區級各項大型文化活動實現現場微采訪并進行微直播,在同步發布信息的同時,引導網民獻計獻策,共同參與公共文化建設。
2014年下半年,浦東新區開始建設文化浦東云數字平臺,突破網站平面建設意識,開發線上立體“公共文化云數字化平臺”。浦東文化云數字平臺采用全景和虛擬技術,將演出、培訓及教學等各項服務移植到互聯網,市民在網站就能享受同步、直觀、生動的藝術體驗,改變了傳統網頁平面靜態展示,通過虛擬空間延伸文化陣地和服務項目。平臺開設了浦東新區市民公益文化藝術培訓等網上遠程在線文藝培訓項目,開通了線上報名系統方便學員報名,同時學員還可根據興趣愛好在任意時間選取喜愛的線上課程進行學習,解決了有限的教學資源與群眾多樣化藝術需求之間的矛盾。
此外,浦東公共文化云數字化平臺匯聚了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演出并進行在線展播,成為浦東市民獲取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參與活動、學習交流的數字化中心。“如今,浦東的文化動態可以隨時被市民掌握。智能科技融入公共文化,打破了信息封閉,讓市民享受到更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清除了我們與市民曾經的許多隔閡與芥蒂。”浦東文化藝術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吳昊坦言,從一個文化管理者的層面來講,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化”讓各項工作得以更順暢地進行,也讓文化活動中體現人文關懷的各個細節充滿了別樣的溫情。
同時,打造全媒體公共文化網絡新陣地,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許多人已經無法在沒有信息、沒有溝通的封閉空間生活。為此,浦東區委宣傳部的“浦東發布”,浦東新區團委的“浦東青年” “淘公益”全媒體,濰坊街道的“濰方圓”微信公眾號;曹路鎮的新浪微博“曹路文化”,成為影響廣泛的公共文化網絡新陣地。
“以互聯網、手機移動終端為載體的新媒體,改變著世界,影響著青年,越來越成為宣傳思想工作重中之重的領域。”在吳昊看來,今后帶動浦東城市建設邁向更高階段的正是在公共文化方面的投入和打造。浦東的上一次飛躍是因為經濟,下一次騰飛一定是因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