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又一家命名為“智慧城市”的公司成立,一個地區又一個地區宣布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但是,如何讓“智慧城市”真正落實到位,讓政府和市場聯合推動城市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仍然是一個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在2016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上,智慧城市建設資金問題,成為政府官員和企業討論的焦點。
政企合作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被認為是解決當下智慧城市建設資金來源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實操過程中,政府方認為,企業參與積極性低。
而不少企業界人士認為,智慧城市一些項目盈利方向不明確。而一些盈利明確的項目,政府期望自身投資。他們認為,智慧城市項目是可以盈利的,關鍵是如何保證項目收益的合理分配。
首要問題:錢從哪里來?
“智慧城市”從最初的模糊到越發的清晰,中間經歷了十幾年的時間。所謂智慧城市,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可以說,隨著各個城市的發展壯大,包括“超級城市”的出現和城市群的建設,智慧城市的需求已經非常迫切。
尤其是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從2013年開始,國家不斷推出智慧城市試點,已經有數百個城市入選。
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設很多是“雷聲大,雨點小”,有人認為,一些城市所謂的“智慧城市”建設,有的是為了房地產炒作。
如何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面臨的問題?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上,政企界人士首要的聚焦重點是:錢從哪里來,項目如何盈利。
“政府不缺錢,關鍵是如何讓企業來參與。”一位江西某地級市發改系統官員表示。
PPP模式被公認為是破解智慧城市建設資金問題的良藥,企業如何參與智慧城市建設中,也是政企均在摸索的命題。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稱,雖然有的項目是企業投入建設,但是整個運營維護及產生的費用仍是通過政府投入來解決。
李鐵表示,最近幾年,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開發了很多項目,如大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的建設等項目在各地有很多,而政府從事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的資金基本上來源于政府。
李鐵認為,對于這些項目,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籌措問題。但解決智慧城市的資金來源,重點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
作為參與多地智慧城市建設的資深參與者,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謝耘表示,他們做的智慧城市項目,資金來源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企業會出資搭建平臺;二是政府投資;三是第三方資金參與,一些金融機構參與籌集智慧城市建設基金。
企業如何更好盈利?
不過,有企業界人士坦言,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成功的PPP項目并不多。
“不是沒有可盈利的項目。”軟通動力集團副董事長馮嵱表示,現在很多資金方其實是很有參與熱情。關鍵是,如何能夠確保一個比較合理并且跟投入資金能夠匹配的項目收益。
對于智慧城市項目如何盈利,馮嵱舉例說,比如說城市大數據,智慧城市系統建成以后,能收集很多與城市相關的數據,數據的增值服務有可能成為補充項目收益的重要來源。
他建議,地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公司,統籌智慧城市建設,用二層收益來承擔項目方所需要的收益,打破智慧城市建設僵局。
不只一位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下項目盈利比較明確的,地方政府傾向于自己來投資。而盈利不太明確的,地方政府傾向于用社會資金來做。
其中一位企業人士在會場呼吁,政府應該安心做個裁判員,不要跳進去做運動員,規則破壞了,就做不成了。
他表示,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好項目,在穩定第一層基礎收益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性的服務,開發第二層的增值收益,保證整個項目有更好的收益回報。而在智慧城市大的概念里面,大家各司其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智慧城市肯定能做好。
世界未來委員會中國區首席代表陳波平表示,不管外資還是內資,都是追逐利潤的,資本觀望的根本原因,還是沒有一個好的合作模式,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到政府職能的轉變,給企業提供更好的盈利的空間。
無論如何,智慧城市和智慧地區的發展,將成為未來城鎮化發展的主流之一。很多地區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
在研討會上,除了企業,有來自很多縣市的縣長,他們活躍在會場,與企業交流和學習。一些企業高管也穿梭在酒店,跟市長、縣長們談項目。
“我們都是來學習的。”一位西部旅游城市發改局副局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會場座位有限,他們不得不站著聽會。會后,還主動找到某知名通訊企業負責人咨詢項目建設問題。
這位副局長表示,他們重點想發展智慧旅游,具體資金方面可以通過向上申報項目,另外跟一些企業合作,企業做一部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