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光有數字電視、寬帶電視,您還能打開手機一邊走路一邊收看電視;聯網的訂票系統早就把還有多少空位顯示得清清楚楚,用手機購票,到電影院就可取票入座看電影……
“十二五”期間,桂林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我市將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普及應用到智慧城市建設中,促進信息化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
信息化提升桂林人的生活品質
“我通過社區微信公眾平臺找到了工作。”在麗君街道辦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工作的小吳去年就享受到了微信找工作的便捷。去年5月,我市首個街道辦微信公眾平臺———“桂林市秀峰區麗君街道辦事處”開通,小吳就是通過這個公眾平臺找到了工作。
每到周末,市民張日連喜歡約上朋友看電影。大伙再也不用排隊買票,只要到電影院出示一下手機上的驗證碼,票就出來了。
信息化給市民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隨處可見。2014年,市工商局在家樂農貿市場試點“放心菜籃子”工程,在市場安裝了集“電子觸摸屏、市場管理及主體信息顯示屏及監控設備”為一體的綜合性信息平臺,全天不間斷滾動播放,向市民公布農貿產品指導價格、食品安全檢測結果、市場管理規定等,實現了商品溯源、進銷貨臺賬登記的無縫銜接。市民只要按照電子顯示屏提示的位置和價格,就能到攤位買到想買的菜,買菜比以前更方便。
去年6月,市人社局“智慧人社”平臺開通,這套系統實現業務辦理、用戶查詢、統計輸出一體化,老百姓在家里就可查詢有關信息;以前要去自來水公司、銀行繳水費,后來能在網上銀行繳費,今年1月14日開始,市民可用手機支付寶繳費了。
“十二五”期間,我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在城市中、在景區里、在游輪上,桂林市民和八方來客充分感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種種便利。信息化已經開始滲透進生活,并大幅度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據統計,僅2015年,我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超過10億元,增長10.8%。全市互聯網總出口帶寬預計超過670G,增長8%;手機用戶數累計超400萬戶,其中4G用戶數預計超過80萬戶,寬帶用戶數超70萬戶;全市新建W iFi(AP點)超3000個,基本實現人流密集區域100%覆蓋。
信息化助推智慧旅游發展
“這次我是用手機訂購的王城景區門票,不但方便,而且還享受了很多優惠。”26日,在桂林獨秀峰·王城景區門口,上海游客王先生展示著電子憑證。
旅游信息化建設是現代國際旅游城市一項重要服務功能。桂林作為國內少數幾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旅游信息化服務產業體系的城市之一,一直引領著我國旅游業發展潮流。
早在2010年,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在中國(桂林)旅游創意營銷論壇暨旅游創意展上就斷言,未來旅游電子商務化及網絡營銷將成為趨勢,桂林是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桂林在旅游信息化領域開展的網絡營銷走在全國旅游景點的前列。
2013年,我市全面啟動了智慧旅游建設,積極引導智慧旅游城市、景區等旅游目的地建設,利用智慧旅游的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桂林旅游網、桂林旅游微博、桂林旅游微信、手機客戶端應用等,使桂林旅游營銷逐步走向網絡化、科技化和信息化。
桂林的旅游信息化網絡營銷在2014年12月18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當天,桂林市政府與百度共同啟動“@桂林旅游”百度直達號上線,桂林旅游搭上百度直達號“快車”。桂林成為全國第一個與百度合作開通百度直達號的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首個旅游O2O城市。游客只需打開手機百度搜索“@桂林旅游”,就能一鍵直達桂林的景點門票預訂、酒店預訂和桂林美食、土特產在線購買等服務內容。
2015年國慶黃金周,手機客戶端在赴桂林旅游的游客當中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機票、酒店預訂中,很大比例都是通過APP完成,來自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的旅游預訂量占近80%,相比往年黃金周,手機客戶端的預訂人數增長超過數倍,門票、租車、自由行三類產品的增幅最大。
信息化讓工業經濟實現高位增長
目前,工業經濟仍是我市經濟增長主要引擎和重要支撐。“十二五”以來,我市工業發展摒棄粗放、低質的“老路”,通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經濟實現高位增長,兩化融合漸入佳境。
記者近日在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企業生產線一派繁忙景象。近幾年來,該公司先后投入近5000萬元開展信息化建設。現在,公司不僅與旗下3個子公司建立了統一的辦公系統,還與800多家經銷商實現了信息對接。由于致力于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管理方式,公司已經形成一整套先進的管理流程,產銷年年遞增。
通過信息技術與先進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融合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企業,桂林還有不少。
“十二五”期間,我市組織100余家企業參加的兩化貫標培訓,推廣企業實施信息化融合改造的措施途徑,提升中小企業兩化融合水平。漓泉、三金、立白3家企業成為國家首批兩化貫標企業,占到全區3/4,桂林橡機、海威、俏天下3家企業成為2015年自治區兩化深度融合標桿企業。
桂林國家高新區成為首批廣西工業園區兩化融合示范園區,荔浦縣工業集中區成為首批廣西工業園區兩化融合試點園區。
據統計資料顯示,“十二五”時期,我市通過促進產業的融合、技術的融合、發展理念的融合,有力地推動了工業和信息化的發展,智能制造應用逐步開展,桂林福達、君泰福、三金、漓泉、奇峰紙業等企業以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為發展目標,大力推進智能化制造;企業網上營銷工程全面鋪開,與阿里巴巴開展合作,初步建成桂林市跨境電子商務、阿里巴巴LBS桂林服務中心等網上營銷平臺,超過400家企業開展了網上營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不斷創新。
信息化促進政務治理現代化
政府作為經濟社會的管理者和推動者,在內部辦公、對外管理和服務整體上對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依賴度提高,信息化成了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途徑。
桂林高新區引進了國內先進的規劃信息化管理系統,對規劃項目的申請、審批、打證、數據上傳、查詢、歸檔等進行了電子化管理,實現“一書三證”等證書及各類文件的打印數字化,實現了規劃管理電子化辦公,助推政府服務速度提高,為園區項目建設發力添彩。
市公安局進行八大信息化建設,全市公安業務實現網上流轉,扁平化指揮機制已形成,網上執法辦案、網上執法考評制度在全局鋪開,候問室、訊問室、辦證大廳以及看守所提審室等場所安裝視頻系統,實行實時監控,實現了全覆蓋的網絡化科技監督體系。而“天網”工程的全面建成,不僅提高了應用效益、讓資源共享成為了現實,也實現了“視頻監控一網控”。
桂林的一家網絡運營商結合政府和事業單位對車輛調度管理的需求推出了“車務通”業務,提供車輛實時定位、車輛實時調度等功能,集團客戶可以通過車載終端實現對車輛位置信息的隨時掌握,并根據集團的需要對車輛進行實時調度,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節省車輛運行成本。
2015年,我市新開工建設政府信息化項目26個,完成投資3505萬元。“智慧人社”系統去年6月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全市社會保險業務、單位數據對接、網絡通信、數據共享的需要;全市視頻共享平臺、地理信息平臺建設有序推進。
此外,一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教育、電信服務等傳統領域,信息化不斷催生出新的消費模式。新媒體、生活消費信息化的電子商務以及電信服務信息化的數據消費等,也正在不斷優化和豐富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