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思想,有態度,有情感。其實城市也可以做到。
不再是冷冰冰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的水泥街道。它關心著城市每一個居民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會在你出行時提供最佳路線,在購物時隨時可查食品安全信息,注冊申報、看病掛號、生活繳費都能夠更加便捷的“一鍵搞定”。
這一切正在實現,記者昨悉,宜昌市政府已討論通過《加快智慧宜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對宜昌如何建設智慧城市政務、民生、產業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設計劃。
城市出行
共享各部門的衛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視頻監控體系,充分利用各項感知設備,完善道路交通公交運行等交通信息的采集,通過智能手機、網站、車載終端等多渠道提供公眾多處綜合信息服務。如掌上公交,在手機上即可查詢到公交站點信息,某一路線的公交車到站時間及前往城市某個地點的最佳乘車搭配等。
城市大腦
城市數據管理中心和研發中心。它的存儲量為200萬億次、50PB,相當于25萬億張紙。
城市之手
對數據有效整合、分析、挖掘。如“智慧物價”,市民可隨時了解身邊物價動態。
智慧網絡
城市血管
通過對信息基礎支撐能力的建設,有效承載網絡傳播以及信息服務。
到2016年城市公共場所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
城市生活
深度融合現有的政務服務、行政審批、網上辦事大廳等社會服務平臺及部門專業系統,建設惠民公共服務平臺。
包括:智慧醫療、智慧社保、智慧監管、智慧教育、智慧養老、智慧文化等。
城市“銀行”
到2020年,引進20家以上的全國大企業數據中心落戶。形成全國性的第三大數據基地。
發展智慧制造業,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智能化水平,開展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
構建智能物流,開展同城電商平臺、城市配送體系的建設,解決城鄉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社區、學校建立投遞站。
推進全市重點旅游景區的智慧化建設,建設智能化自助導游系統,形成旅游電子行程一條龍服務。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帶動縣市區農產品電商發展,培育一批農業農村信息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