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同理,創業必須先腳踏實地做好產品、做好服務,而后借助資本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做大做強。”寧波海視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永櫟在談到企業近日獲得2000萬元風投時,對未來在智能視頻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除了智慧交通,我們已經開始全面布局智慧城市建設,包括‘智慧安防’、‘智慧城管’和水利環境監測等應用模塊的拓展。”姜永櫟說,為中國城市裝上智慧的“眼睛”是他的夢想。記者 王婧
用智慧的視覺感知世界
1997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自動控制專業畢業后,姜永櫟從事的是機器自動化和圖像處理工作。“當時國內計算機視覺方面還比較落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使機器‘看’到的世界更全面。”2003年,姜永櫟懷揣著理想,赴英求學,先后攻讀倫敦大學計算機視覺專業碩士、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計算機視覺博士學位。
讀博期間,姜永櫟專攻尚處計算機視覺首創的無監督異常行為的視覺研究和機器視覺檢測的研究,曾任歐盟基金項目NOESIS首席研究員之一。
2006年,姜永櫟認為時機已成熟,回國創建了寧波海視智能系統有限公司。“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研究和產業化平臺,能夠為中國走向智慧和機器人時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姜永櫟說。
公司成立后,目標明確,定位清晰,主要從事高級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圖像分析技術的研發,提供基于視頻的隧道、大橋、公路以及智慧城市等交通檢測解決方案,從而賦予交通智慧之“眼”。
“智慧之‘眼’就是攝像機,但是有別于普通的攝像機,智能攝像機類似于人的眼睛來感知世界,不僅僅可以拍攝畫面,而且可以對畫面進行識別和分析,‘感知’物體之間的空間、位置等,并通過聯勤系統做出干預。”姜永櫟說,如何讓攝像機擁有更加聰明的“大腦”,是他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交通“智能眼”打開全國市場
2008年5月1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在眾多的世界第一背后,這座橋還有一項“看不見”的榮耀,是由姜永櫟的團隊創造的。
姜永櫟的團隊為大橋裝上了智慧的“眼睛”,智慧之“眼”叫“惡劣天氣下特大型橋梁交通安全事件智能分析及預警系統”,能夠對多項異常交通事件進行自動檢測、分析,并實時自動報警和存儲數據,保證了大橋的安全運行。
在這一核心技術上,姜永櫟的產品戰勝了全球行業巨頭法國citilog公司脫穎而出。在晴天、雨天、霧天、夜晚等不同天氣環境下的4個核心指標測試中,海視的產品有3個高于citilog公司。
借助于這套全球獨有的全自動全天候全場景覆蓋智慧預警系統,4年來,大橋事故發生率減少了45%,事故發現率由75%提升到92.98%,并實現了智慧監測領域3個世界第一、9個全國首創。而且在金麗溫隧道、滬杭甬高速公路等幾次的全國性交通智能事件檢測的PK測試中,均獲得第一。
在這些基礎上,海視的預警系統相繼應用在象山港大橋、嘉紹大橋、甬臺溫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中,與省內眾多高速交通部門開展合作,并迅速打開全國市場。
全面布局智慧城市建設
經過將近10年的發展和沉淀,專注于智慧交通大數據分析、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海視智能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今年8月份,海視智能獲得著名投資機構復聚投資2000萬元風險投資,這是公司暨7月份啟動新三板掛牌準備后的又一重大資本事件,也是全國交通事件檢測智能化行業的首家A輪融資。
對于此次的合作,姜永櫟說,這是資本市場對于海視智能在核心競爭力、創新力上的肯定與認可。隨著本輪風投資金和后續投資的到位,未來幾年,公司將擴大研發規模,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從交通領域全面擴展到智慧城市的安防、城管、水利等多個領域。
“不變的高品質和高保障能使海視在不斷進化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姜永櫟表示,海視智能擁有國內領先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其專業、嚴謹的技術開發團隊保障了產品性能的不斷創新,先進、完備的實驗設備保證了產品品質的一致優良。
“把智能交通產品覆蓋到全國,先實現‘讓每條道路都充滿智慧’,再實現‘讓每一攝像頭擁有卓越的智慧’,從而使人類從繁雜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對于公司未來的目標,姜永櫟勾勒出的藍圖是,海視不僅要成為行業標準,成為國內視頻分析領域的第一位,還要躋身全球領域的前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