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消息,世界日益城市化,目前全球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到2050年,該比例將攀升至66%。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人們得重新思考城市的交通連接、公共空間、環保方法以及如何管理人流。幸運的是,大量的技術能夠帶來幫助。
可穿戴設備與智能城市
各類技術的融合造就了智能城市。結合實施數字、信息和通訊方面的技術,可將城市地區變成更加綠化、更有成本效率和更加宜居的地方。
隨著包括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手機在內的聯網設備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跟所處的數字建筑進行交互。把它想象成物聯網吧,不過它的范圍要比家里相互通訊的烤箱與冰箱形成的物聯網寬廣得多,它能夠覆蓋整個城市。
此外,可穿戴設備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國有部分州已經在試驗如何將它們整合到智慧城市。舉例來說,猶他州在嘗試將谷歌眼鏡整合到一款交通跟蹤應用,使得佩戴者能夠收到列車或者公交車即將到站的通知提醒。他們還可以查看路線信息,實施跟蹤那些公交工具。其它的城市在試驗使用戴在身上的攝像頭記錄警察與市民的互動交流。它們希望借此減少市民的投訴和不必要的訴訟。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在題為“如何開始將可穿戴設備整合到智能城市政府”的報告中建議將可穿戴產品引入多通道集成架構——換言之,確保它們出現在盡可能多的生活領域當中。這是為了避免特定的可穿戴設備變成“孤島”:部分領域,如交通道和購物,針對那些有可穿戴設備的人進行了全面的部署,而諸如教育的其它領域則沒有。不過,可穿戴產品的日益流行應該能夠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生態建筑和會呼吸的建筑
打造智能城市,遠不只是創造更多的連接性。建筑本身也能夠變得更加動態,更有互動性。美國建筑科學研究所歸納出三類新型建筑:生態建筑,可再生建筑,以及自適應建筑。
生態建筑由自然環境提供能量,充分利用雨水以及來自風和陽光的能量。可再生建筑則再進一步,還能夠改進周圍的環境:它們可將所產生的剩余的能量共享給周圍其它的環境。而自適應建筑能夠針對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氣候變化等狀況進行調整;它們讓空間的整修或者用途更改變得更加容易,更有成本效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較少。
不過,那還只是個開始。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的ExoBuilding項目是一個幕狀結構,能夠從可穿戴設備讀取居住者的生理數據。接著,它可以相應改變它的高度、體積和形狀。如果你需要休息放松,你可以設定讓它緩慢“跳動”,模擬進行深呼吸。需要更多的能量?那就讓它動起來吧。
各地的城市智能化項目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天方夜譚,但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倫敦地鐵配備了由Telent Technologies公司生產的傳感器,再加上微軟Azure云平臺的幫助,它能夠監測系統性能降級、溫度、振動和適度,還能夠顯示提醒和警報。
倫敦在地面上同樣與時俱進。它最近開始試行全新的交通燈系統,該系統可在檢測到騎車者在靠近的時候讓綠燈維持更長時間,從而協助交通流動。該項目旨在緩解繁忙時段的交通擁擠問題。
當然,要是有了Foster + Partners SkyCycle,該交通燈系統可能就沒有必要。那是運行于倫敦列車同步控制線上的自行車道網絡,它實際上讓騎車者有了專屬道路。這不僅僅會緩解倫敦街道的擁堵,還能夠給騎車一族帶來更加安全的環境。
除了倫敦之外,還有別的城市在加入智能城市革命。格拉斯哥斥資2400萬英鎊專門給行人和騎車者安裝街燈,并在道路上安裝跟蹤交通的傳感器。布里斯托爾在收集健康與污染方面的數據,它將該項目稱作“城市運作系統”。
在其它地方,城市智能化的推進甚至更加快速。韓國的松島在重新構建,它被稱為全球第一個智能城市。它的傳感器可監測各種各樣的東西,從溫度到能源使用再到交通流動;通過地下管道網絡,家庭垃圾會直接從廚房吸走,并送往垃圾處理中心。在街道上,你會連一件垃圾都看不到。
為了2016年奧運會的治安維護和管理問題,里約熱內盧設立了一個控制中心。它能夠監測各種各樣的東西,從天氣,到實時的閉路電視錄像,再到交通往來。也難怪它被稱作“典型的智能城市項目”。
這種城市智能化趨勢將會延續。去年,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承諾將在全國各地打造100個智能城市。
明智之舉?
給城市填充這類技術也有不好的地方。種種監測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只要有數據,就意味著企業有利可圖。評論者警告稱,智能城市可能會變成“恐怖谷”(Uncanny Valley)——也就是說,如果它們沒能履行承諾,或者沒有事先咨詢市民的意見,它們可能會疏遠它們恰恰想要吸引來參與的人。
問題在于,智能城市不允許個人訪問那些數據;市民只是負責產生數據讓城市用于各類目的。有的時候,城市在使用數據前并沒有事先告知市民。潛在的風險是,人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在被利用。
鑒于人人都產生各種個人數據,如什么時候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吃了什么,對什么有興趣等等,營銷者能夠適時地推送高度精準的定向廣告來“轟炸”人們。吃了一包花生?也許你可以來瓶啤酒來搭配。你覺得壓力很大?營銷者也會知道,因為他們知道你的心率加快。他們可能會據此給你推送可能會讓你振作起來的油膩食品的廣告。
你可能會覺得他們不可能那么肆無忌憚。但幾年前,倫敦在街道放置有WiFi功能的垃圾桶就引起過爭議。那些垃圾桶通過識別行人的智能手機的WiFi連接來追蹤他們。他們追蹤人們去了哪些店面,在里面停留了多久時間。追蹤的目的是,在垃圾桶的一側顯示針對性的定向廣告。例如,如果有咖啡連鎖店發現之前的老顧客現在去光顧競爭對手了,它可能會在她經過垃圾桶的時候提醒她它在搞特價活動。
除了這些,還有其它讓人毛骨悚然的案例。例如,i-DAT的Qualia臉部識別系統能夠檢測到你是否在笑。
而且,還沒有談到智能城市出現一片混亂的可能性呢。當你的城市有了操作系統,黑客們勢必會爭相去破解它。他們可能會侵入各類系統,對交通基礎設施、空中交通控制、建筑的照明和供暖系統等等造成破壞。
全新的世界
跟其它任何的技術一樣,智能城市也存在被濫用的可能性。只要恰當的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智能城市都有望在經濟、環保和健康上給它們的居民帶來數不盡的益處。它們也可以變得很有趣。
Pan Studios的Pan Studios項目將印第安納波利斯的道路布局用作自選冒險路線的探險故事書的樣板。每一條道路代表不同的故事情節。與此同時,Crowdmemo在鼓勵人們給其所在城鎮的重要公共場所拍攝小型的紀錄片,然后在那些地方貼上二維碼,鏈接云端的紀錄片視頻供任何人觀賞。
智能城市要克服的障礙有很多。但它們也有可能會幫助人們重新獲得社群感。這也許會成為智能城市最大的一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