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信息時代的變革催生了無數創業創新的機會,通過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搭建,以及一系列大數據應用的分享,相信人們在“互聯網+”的道路上會走得更好更遠
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首度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強調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制造業、金融業等傳統行業的結合與發展。
第三次技術革命,讓我們進入了信息文明時代,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由現實和虛擬交互的世界當中。虛擬世界依托于互聯網,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以為整個網絡空間存在著三層架構:
第一個層面是消息層,網絡在這個層面上實現了消息的采集和分發,互聯網發展最快的階段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第二個層面是工作流層,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業務應用的層面;第三個層面是數據層,前兩個層面所形成的大量行為數據的累積,就形成了“大數據”。
第三層的數據來自于消息層和工作流層,但對大數據的挖掘,也就是對基于數據層的虛擬影像進行分析的過程,能夠反過來對工作流程、商業模式、產品設計,甚至思維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虛擬世界這三個層次的理解和應用,構成了互聯網的全貌。而“互聯網+”其實就是從消息層逐步滲透到工作流層和數據層的一個過程。
現實生活中,目前大部分互聯網的工作只是建了一個對外發布消息的網站,并沒有對業務層面進行實質的互聯網化,因此“互聯網+”有非常廣泛的前景。比如神州數碼推出的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就是一個“互聯網+”產品,它能夠把政府的各種各樣的工作流和社會中面向市民各種服務的工作流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工作流,這些新的工作流就會誕生新的服務,產生新的“互聯網+”的應用。
智慧城市是“互聯網+”的典型應用,對它的理解,正是要基于對“互聯網+”的這種認知。現在很多人往往把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智能城市混為一談,事實上它們是有區別的。對于整個城市的發展來說,實際上是要漸進地完成數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這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叫做數字城市。它是通過部署傳感器,把整個城市各個方面進行數字化,比如在地下管網加上傳感器,讓我們能夠感知電網、水網、車網、路網的流量,這就是數字化。第二個步驟是智能城市。智能化是在感知基礎上,提供一個優化的方案,使得系統運轉得更好。第三個步驟才是智慧城市。智慧,是基于歷史和傳統的大數據,形成更大更系統的解決方案,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過程。
比如,北京長安街上,有十幾個交叉路口,我們在路口都安裝上攝像頭,這就是數字化模式,因為通過安裝攝像頭我們可以清點過往車輛數目,并獲取車輛影像。再進一步,我們把十幾個紅綠燈指揮系統和來往車輛、人群的數字進行自動化的匹配,設計一個解決方案,對整條路進行智能化的紅綠燈控制,保證一輛車從長安街自東向西或者自西向東開用時最短,而不是機械地按照30秒切換紅綠燈,或者人工控制紅綠燈轉換,這就是智能城市的交通系統。
那什么是智慧城市的交通系統呢?它將是基于整個北京市的城市布局、交通工具分布、各條道路基礎情況,以及實時的交通運行情況,并結合歷史交通數據提出的一個更加全面、系統的未來城市的交通體系運轉方案,這才是真正智慧的城市交通體系。因此,智慧城市一定要基于大的互聯網平臺,這是智慧城市實現的基礎。我認為,智慧城市實際上是城市在互聯網構成的虛擬世界所形成的虛擬映像。智慧農業也是一樣,是以大數據為基礎形成的智慧化的農業解決方案。
當下,信息時代的變革催生了無數創業創新的機會,通過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搭建,以及一系列大數據應用的分享,相信人們在“互聯網+”的道路上會走得更好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