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合肥市正式入選“智慧城市”試點市,目前已形成智能信息、公共安全、新能源等產業共同發展的智慧產業布局,在前不久舉行的“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合肥榮獲“2014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
創建“智慧城市”,是合肥市積極探索城市綜合管理的一把“金鑰匙”。它促進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協調高效運轉,使城市運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綠色、更和諧。走進合肥你就會發現,在這里科技元素、創新精神正點燃著智慧的火花,蝶變著城市的細節。
“大湖名城”——合肥打造的“智慧城市”樣板。
家住合肥琥珀山莊的陳女士出差在外,通過手機就能同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這是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小小縮影。
從城隍廟到三里庵,走哪條路最近最省事?十分鐘后出發路上堵不堵?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全市實時的交通狀況、最佳出行路線。這些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在“智慧城市”里都不再是夢想。
正如合肥市科技局負責同志所說,“智慧城市”就是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市民生活、出行能更方便。在一個智慧城市中,智慧服務深入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慧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有線和無線服務、政府和社會服務,其核心是要“以人為本”來構建整個社會的服務體系。據了解,各個試點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方向并不相同,合肥版“智慧城市”別具一格,重點放在交通、市民服務、旅游、基礎網絡的覆蓋上,力圖讓城市運行更有效率、市民生活更多姿多彩。合肥利用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研究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希望通過3年的試點示范,把“大湖名城”——合肥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
市民生活越發多姿多彩
“智能交通”是合肥建設智慧城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今,合肥正在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智能交通的期待或將實現。物聯網“連”上了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臺、智能交通指揮信息系統和智能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發布系統,及時得到動態交通情況后,可提出智能化紅綠燈控制解決方案,紅綠燈能根據車流自動調整。
2013年12月,“合肥掌上公交”系統上線,通過合肥公交網站免費下載APP程序,安裝后即可通過手機查看公交車位置、距離和抵達時間,還可自主參與出行方案的制訂。市民下載該軟件后,即使不在公交站牌附近,該系統也可以自動幫人定位,標出附近的公交站牌,所經過的公交車線路及公交車在各站點的分布情況、到站時間等。市民可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乘坐哪輛公交車。
今年,合肥市民已可以在公交車上刷微博、搖微信。目前,該市已有9條線路、300輛公交車安裝了高速移動寬帶車載設備,市民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就可使用免費無線網絡“沖浪”。公交的便民服務措施日趨增多、智能化的手段越來越高明,習慣于坐公交車上網的市民,乘坐快1線穿梭于濱湖新區與市區之間,便可以輕松登錄公交WiFi,在網絡空間自由漫游。
合肥是全國第一個將交通信息和交警資源整合在一起的城市,通過科技平臺實現道路資源的交互共享。例如,當私家車駕駛員確定目的地后,科技平臺會自動推薦最佳的出行路線,并將道路實時的擁堵情況,通過手機短信發送到車主手中,規避重點路段的擁堵。這是智慧交通的一個范本。不僅如此,重要車輛,如急救車、消防車、BRT公交車行駛到路口,通過傳感器對節點、路口車流量的監測以及車輛行駛的方向,實現紅燈自動轉綠,形成一條“快速通道”。
合肥市智慧旅游建設也已初見成效。如今輕點手機,就可以自助游合肥,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看到景區導航,購買門票,還可以預訂機票、酒店。當游客要到某個地方就餐、住宿、游覽時,發送目標地點名稱到特服號碼,系統將向游客發送導航彩信,以地圖形式展示出從所在地點到目標地點的行駛路線;“數字飯店”為游客提供當地的旅游指南,便于差旅客人掌握更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游玩去處……
不僅如此,合肥還在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與民生相關的各個領域大力推進信息惠民,現在全市中小學全部聯入合肥教育信息網,“校校通”、“班班通”、“數字化校園”等重點工程建設,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市區域衛生服務信息平臺今年9月底全部建成,已初步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共享;“金保工程”實現了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業務一體化。
“創新基因”成就“智慧”之城
合肥“智慧城市”建設闊步前行,歸根結底,合肥具有良好的“創新基因”。
目前,合肥擁有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各類研發機構820家,在合肥工作的兩院院士77人,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各類高校60所,在校大學生50余萬人,科技人才比例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合肥擁有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是國內除北京以外大科學工程最密集的地區。英國《自然》雜志發布信息,合肥基礎科研實力居全國第三。合肥自主創新起到了重要“支撐發展”和“引領未來”的作用。
合肥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在此決策帶動下,一系列政策不斷出臺,一系列舉措陸續推出,尤其是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的建設,大大增強了創新實力,為“智慧城市”建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11月17日,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主辦的“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合肥市榮獲“2014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
如今,合肥發揮科教城市特有優勢,大力引進科技人才,加強產業創新,積極推進智慧政務工程、智慧產業工程、智慧民生工程建設。著力發展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這些產業都將更加深刻地改變合肥市民的生活方式。到2020年,合肥市將成為寧鄭漢之間最大的區域經濟中心。在可以想象的未來,一座被便利、輕松、舒適、溫暖生活所包裹的智慧之城將會在合肥崛起。
1市民生活越發多姿多彩
2013年合肥市正式入選“智慧城市”試點市,目前已形成智能信息、公共安全、新能源等產業共同發展的智慧產業布局,在前不久舉行的“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合肥榮獲“2014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
創建“智慧城市”,是合肥市積極探索城市綜合管理的一把“金鑰匙”。它促進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協調高效運轉,使城市運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綠色、更和諧。走進合肥你就會發現,在這里科技元素、創新精神正點燃著智慧的火花,蝶變著城市的細節。
“大湖名城”——合肥打造的“智慧城市”樣板。
家住合肥琥珀山莊的陳女士出差在外,通過手機就能同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這是合肥市“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小小縮影。
從城隍廟到三里庵,走哪條路最近最省事?十分鐘后出發路上堵不堵?打開手機,就能知道全市實時的交通狀況、最佳出行路線。這些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在“智慧城市”里都不再是夢想。
正如合肥市科技局負責同志所說,“智慧城市”就是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市民生活、出行能更方便。在一個智慧城市中,智慧服務深入到老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慧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有線和無線服務、政府和社會服務,其核心是要“以人為本”來構建整個社會的服務體系。據了解,各個試點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方向并不相同,合肥版“智慧城市”別具一格,重點放在交通、市民服務、旅游、基礎網絡的覆蓋上,力圖讓城市運行更有效率、市民生活更多姿多彩。合肥利用國家科技計劃成果,研究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希望通過3年的試點示范,把“大湖名城”——合肥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智慧城市”樣板。
市民生活越發多姿多彩
“智能交通”是合肥建設智慧城市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今,合肥正在積極發展物聯網產業,智能交通的期待或將實現。物聯網“連”上了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臺、智能交通指揮信息系統和智能公交電子站牌信息發布系統,及時得到動態交通情況后,可提出智能化紅綠燈控制解決方案,紅綠燈能根據車流自動調整。
2013年12月,“合肥掌上公交”系統上線,通過合肥公交網站免費下載APP程序,安裝后即可通過手機查看公交車位置、距離和抵達時間,還可自主參與出行方案的制訂。市民下載該軟件后,即使不在公交站牌附近,該系統也可以自動幫人定位,標出附近的公交站牌,所經過的公交車線路及公交車在各站點的分布情況、到站時間等。市民可根據自己的時間,決定乘坐哪輛公交車。
今年,合肥市民已可以在公交車上刷微博、搖微信。目前,該市已有9條線路、300輛公交車安裝了高速移動寬帶車載設備,市民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就可使用免費無線網絡“沖浪”。公交的便民服務措施日趨增多、智能化的手段越來越高明,習慣于坐公交車上網的市民,乘坐快1線穿梭于濱湖新區與市區之間,便可以輕松登錄公交WiFi,在網絡空間自由漫游。
合肥是全國第一個將交通信息和交警資源整合在一起的城市,通過科技平臺實現道路資源的交互共享。例如,當私家車駕駛員確定目的地后,科技平臺會自動推薦最佳的出行路線,并將道路實時的擁堵情況,通過手機短信發送到車主手中,規避重點路段的擁堵。這是智慧交通的一個范本。不僅如此,重要車輛,如急救車、消防車、BRT公交車行駛到路口,通過傳感器對節點、路口車流量的監測以及車輛行駛的方向,實現紅燈自動轉綠,形成一條“快速通道”。
2“創新基因”成就“智慧”之城
合肥市智慧旅游建設也已初見成效。如今輕點手機,就可以自助游合肥,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看到景區導航,購買門票,還可以預訂機票、酒店。當游客要到某個地方就餐、住宿、游覽時,發送目標地點名稱到特服號碼,系統將向游客發送導航彩信,以地圖形式展示出從所在地點到目標地點的行駛路線;“數字飯店”為游客提供當地的旅游指南,便于差旅客人掌握更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游玩去處……
不僅如此,合肥還在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與民生相關的各個領域大力推進信息惠民,現在全市中小學全部聯入合肥教育信息網,“校校通”、“班班通”、“數字化校園”等重點工程建設,不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全市區域衛生服務信息平臺今年9月底全部建成,已初步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共享;“金保工程”實現了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業務一體化。
“創新基因”成就“智慧”之城
合肥“智慧城市”建設闊步前行,歸根結底,合肥具有良好的“創新基因”。
目前,合肥擁有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各類研發機構820家,在合肥工作的兩院院士77人,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各類高校60所,在校大學生50余萬人,科技人才比例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合肥擁有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是國內除北京以外大科學工程最密集的地區。英國《自然》雜志發布信息,合肥基礎科研實力居全國第三。合肥自主創新起到了重要“支撐發展”和“引領未來”的作用。
合肥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在此決策帶動下,一系列政策不斷出臺,一系列舉措陸續推出,尤其是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的建設,大大增強了創新實力,為“智慧城市”建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11月17日,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主辦的“2014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上,合肥市榮獲“2014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稱號。
如今,合肥發揮科教城市特有優勢,大力引進科技人才,加強產業創新,積極推進智慧政務工程、智慧產業工程、智慧民生工程建設。著力發展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這些產業都將更加深刻地改變合肥市民的生活方式。到2020年,合肥市將成為寧鄭漢之間最大的區域經濟中心。在可以想象的未來,一座被便利、輕松、舒適、溫暖生活所包裹的智慧之城將會在合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