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正在以巨大的能量改變著中國的命運,推動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為各行業帶來巨大商機。甚至有專家預言,未來十年,安防企業都將從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受益。
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國家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主導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當前城市約占全球2%的面積,卻容納了全球50%的人口,創造了全球80%以上的GDP。但同時,城市也占有了全球85%的資源和能源消耗。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如果按戶籍人口計算僅為35%左右,不僅明顯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許多同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這表明,中國城鎮化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因此,黨的“十八大”高瞻遠矚地提出“新型城鎮化”戰略。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其中《規劃》要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強化信息網絡、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利用,推廣智慧化信息應用和新型信息服務,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未來二、三十年里,每年將會有1000多萬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這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和城市集聚效應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加,從而持續釋放出巨大的內需潛能。
近代以來,世界大國崛起的經驗無不表明,依托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現代化,是走向富強的必由之路。因此,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對于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必將為包括安防行業在內的各個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信息技術推動城市向智慧化發展
傳統的城市化,以“攤大餅”為主要特征,在帶來城市快速膨脹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困惑城市發展的“城市病”,如交通、環保和安全等。
近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城市開始向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形態發展。信息技術為以信息化為特征的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信息技術給城市帶來了什么?眾所周知,還在30年前,我們還要通過寫信和發電報來進行聯絡,打個長途電話,要到郵電局填單、掛號、排隊,往偏遠地區打一個幾分鐘的長途電話,往往要在郵電局營業廳等候幾個小時。那時的電話都是“搖把子”或者撥號盤,后來有了傳呼機,之后大哥大和手機問世,現在智能手機又迅速普及。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現在幾乎沒有人再寫信了,即使寫,也是發個“伊妹兒”。信息技術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資源。
之后,數字城市概念被提出,北京、上海、廣州等40多個城市先后提出打造“數字城市。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在此基礎上,延伸出“智慧城市”概念,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從2010年開始,國內一些城市前瞻性地提出建設“智慧城市”。自2012年開始,我國掀起智慧城市建設熱潮,許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2013年,智慧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2013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個;2013年8月,又公布了第二批103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
三大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先后發布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進軍智慧城市建設市場;華為、中興通訊、神州數碼、烽火等先后躋身智慧城市市場。
2012年9月,中國聯通發布智慧城市戰略,將以城市寬帶網絡、3G網絡、WLAN三大網絡為基礎,以九大數據基地為依托,以基于云計算的全國統一的智慧城市平臺為載體,推進智慧城市發展。截止目前,中國聯通已與26省超過160 個城市(城區)的地方政府簽約“智慧城市”項目;中興通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經在全國近百個城市成功商用。
未來十年,智慧城市將成為運營商、信息通信產業巨頭等相關企業發展的重點業務。
在三網融合、3G、4G技術的推動下,智慧城市建設將在未來幾年進入蓬勃發展期。
智慧城市充分借助物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城市運營和管理模式,涉及智能工業、智能農業、電子政務、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與智能家居等諸多領域。
可以說,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支撐,智慧城市只能是空中樓閣,甚至不可能會有“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新型城鎮化戰略成城市化發展新引擎
新型城鎮化,不同于過去的“城鎮化”。傳統的“城鎮化”,核心是土地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的重點是“農民工”市民化,人口城鎮化的過程就是農民進入城鎮就業并融入城鎮生活的過程。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讓農民“帶資進城”、“帶財產進城”,成為城市的市民。“農民工”市民化不但要盡快解決當前2億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長遠還要解決更多的不斷進城的農民市民化。
新型城鎮化不是孤立地就城鎮化而搞城鎮化,而是統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努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城市發展模式科學合理等具體目標。
研究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至少有1300萬人將從農民變為市民,這將直接帶來1740億元的新增消費。十年間,我國城鎮化率預計將提高10到15個百分點,這將帶來1.7萬億到2.6萬億元的新增消費規模。
新階段推進城鎮化需要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做到規劃先行,科學合理地規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布局和功能,實現城市和城鎮規劃一體化。除了功能規劃,還將重視空間規劃,突出城鎮發展的集中、集約和生態要求。改革城鄉二元的土地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擴大市場機制在土地資源配置上的作用范圍。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走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之路,從而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同時,城鎮化將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據有關專家分析預測,至2020年,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各類資金投入約在40萬億元左右。
城鎮化,正在以巨大的能量改變著中國的命運,推動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設將需要修建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以及電力、燃氣、自來水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
“新型城鎮化”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將為各行業帶來巨大商機,如房地產、交通、水利、能源、環保等城市基礎設施,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金融等公共服務業投資等。以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為主的公共安全投資也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來看,我國經濟主要表現在大城市是爆發式增長,中小城鎮卻發展緩慢。數據顯示,北京十年內人口增長41%,上海增長37.5%,天津29.3%,這些城市,97%都來自外來人口的遷入。但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僅有5.8%的增長速度。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新型城鎮化道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相得益彰
從住建部公布的兩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來看,智慧城市試點不但有一、二線城市,也有三、四線城市,甚至縣、鎮。如首批90個試點中,有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第二批試點中,有83個市、區,20個縣、鎮。這樣的試點布局,有助于通過試點,探索適合東西部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層次、不同行政級別的城市(鎮)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這將使智慧城市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得益彰,共同推動,共同發展。
過去,一提到智慧城市建設,很多人就會認為,智慧城市是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二線城市的追求目標,經濟欠發達城市和小城市(鎮),離智慧城市十分遙遠。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小城市甚至小城鎮,智慧城市建設同樣可以大有作為。我們以CSST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戰略為例,2013年初,面對國家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大潮,CSST率先提出打造“宜業、宜居、宜商、宜學、宜游”的國家級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將智慧、低碳、產業與城市相結合,從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著手,持續與國內國際的企業、院校建立廣泛和深入的戰略合作關系,富有成效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并積極推進產城融合的落地實施,先期選擇湖南瀏陽和湖北紅安兩個試點,鎖定五至十平方公里的新城新區,與湖南瀏陽和湖北紅安當地政府攜手共建“智慧中國-瀏陽”、“智慧中國-紅安”兩大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2013年10月,“智慧中國-瀏陽”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和“智慧中國-紅安”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相繼簽約,體現出CSST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
“智慧中國-瀏陽”項目選擇瀏陽柏加鎮為項目建設示范地,柏加鎮地處長沙、株洲、瀏陽三縣市交界位置,屬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的輻射區,距黃花國際機場14公里,距京珠高速13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同時作為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湖南省新農村建設核心示范區,柏加鎮一直在探索其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
CSST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低碳體系與示范區工業、農業、服務業及整個示范區緊密相連,有機結合,互相滲透。示范區堅持走低碳發展之路將有助于帶動產業升級、提高資源利用、控制環境惡化、緩解生態壓力、提高示范區的創新能力、為示范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勁的后發優勢。
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一推出,全國有近百個縣欲撤縣設市,僅在廣東、貴州、云南、陜西四個省,就有60多個縣提出撤縣設市(區)。從中可以看出,新型城鎮化戰略對經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
新型城鎮化商機及特點
長期以來,大中城市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軸心。流動人口也在不斷向大中城市集中,導致出現“一冷一熱”現象:熱,大中城市投資熱,人口過快增長;冷,農村和小城鎮受到冷落,農村青壯年大都跑到經濟發達城市務工和打拼,但由于各種原因,他們無法在大中城市落戶,但又不甘心回到農村生活,因此,條件好的,就在奮斗的大中城市投資買房;差一點的,回到家鄉城市投資買房;再次的,在家鄉縣城或鎮上投資買房。而農村的許多村莊,都已經荒廢。這就是城市化帶來的兩極分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會很好地解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平衡發展的關系。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經濟繁榮和居民對生活的高品質追求將不再是大中城市的“專利”。
新型城鎮化將引領中國新一輪發展改革,是推動經濟轉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舉措。新型城鎮化將加快智慧城市集群的形成,加快發達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傳統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促進不同城市、不同地區的協作和共同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致力于集約、低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鎮化,是不同于傳統城市化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下,將會出現多個世界級的“智慧城市群”,如珠三角智慧城市群、長三角智慧城市群、京津冀智慧城市群、中原智慧城市群、遼東半島智慧城市群、長珠潭智慧城市群、川渝智慧城市群、武漢智慧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等。同時也將會迅速崛起一批像昆山、江陰這樣的明星城鎮和經濟小巨人。未來,以“智慧城市群”為軸心的城鎮化發展,將使中國城市化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帶來規模龐大的交通和城鎮基礎設施投資,鐵路、城軌、地鐵、高速公路、房地產開發、能源供給等。新型城鎮化還將帶動城市與城市、城市與城鎮之間人力、資源、信息等要素的融合與流轉,促進不同定位城市與城鎮之間的優勢互補和錯位發展,推動各城市和城鎮的產業調整與升級。
而對于產業界來講,新型城鎮化所帶來的商機,不再像過去那樣集中在大中城市,而是全面開花,分散和滲透到各個區域、城市和鄉鎮,市場“蛋糕”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過度集中在大中企業,這樣將會給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帶來許多機遇。
新型城鎮化為安防行業帶來哪些商機
新型城鎮化將給包括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家居、智慧安防等相關行業帶來巨大商機。
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鎮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創新,看似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其實蘊含著巨大商機。最近幾年,全國公安機關也一直在推行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健全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專群結合的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是公安機關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說廣大安防企業都或多或少從中受過益。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應對各類社會活動與公共需求,有助于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靈活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
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才能走出一條科學發展、集約高效、低碳環保、功能完善、社會和諧、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
智慧城市以現代信息技術對城市的各個系統進行智能化改造,實質上就是以信息化引領和推動城鎮化。信息技術將為城鎮化發展帶來質的提升和飛躍。
城市管理涉及城建、交通、公共安全、醫療、環保、文化、教育、產業發展、社區管理服務等諸多領域,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可能為安防行業帶來商機。社會治安視頻監控、軌道交通、智能交通、智能社區、樓宇對講、停車場等等,都會面臨新的市場機遇。
我們以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社區管理為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社區有助于增強基層社區扶危濟困、敬老、扶幼、排查隱患、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矛盾。這將為安防民用化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因此,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驅動安防產業持續發展的巨大引擎。甚至有專家預測,未來十年,安防企業都將從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