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城市的代表性、資料的可獲得性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可以選擇以下三個城市:柏林——首都,也是德國第一大城市,法蘭克福——德國第三大城市,經濟比較發達,是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中心,弗里德里希哈芬市(Friedrichshafen)——德國南部的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城市作為案例來介紹德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情況。
“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廣泛的接受。然而在德國人看來,所謂的“智慧城市”,跟之前出現的“電子城市”、“無線城市”、“數字城市”、“信息化城市”、“智能城市”等概念除了在稱謂上略有不同之外,在其余方面并無多少區別,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總的來說,德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一般多集中在節能、環保、交通等領域。考慮到城市的代表性、資料的可獲得性和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可以選擇以下三個城市:柏林——首都,也是德國第一大城市,法蘭克福——德國第三大城市,經濟比較發達,是德國乃至歐洲的金融中心,弗里德里希哈芬市(Friedrichshafen)——德國南部的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城市作為案例來介紹德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情況。
(一)柏林
柏林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由柏林伙伴公司負責的,柏林伙伴公司是柏林市政府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成立的一個專門機構。
1、電動交通
柏林的目標是成為歐洲領先的電動汽車大都市。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電動汽車行動計劃(ActionPlan forElectromobility Berlin 2020)”,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奔馳smart 的car2go 項目。在該項目中,注冊用戶可以在大約250 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租用到配備了智能熄火/ 啟動系統、空調和導航系統的smart fortwo車輛,并根據自己的意愿長時間駕駛這些汽車,然后在運營區域內的任何公共停車場歸還汽車。此外,car2go 還面向iPhone 用戶推出了一款car2go 應用。用戶可以通過該應用查詢附近可用的car2go 車輛等信息。目前,柏林-勃蘭登堡首都地區是德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實驗室”,也是少數擁有220個公用充電樁的德國城市,迄今實施的可持續交通項目涵蓋了從私人和家庭用車,到電動汽車共享、企業車隊,再到卡車貨運、電動自行車的廣泛目標。
2、節能住宅
柏林的“被動式節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個全新的節能概念。此種節能建筑在室外溫度為零下20℃的情況下,室內可以不必開空調或暖氣就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溫度,意味著房屋基本不需要主動供應能量,每年單位面積供熱能耗僅為15度電,遠遠低于目前德國的標準75度電。而這種效果,只需通過材料、設計、施工等手段就可實現,它的采暖能耗每年不超過15kWh,即每年每平方米的原油消耗量不超過1.5升。此外,被動式節能房的能量來源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由屋頂上的太陽能裝置來供電,只是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需要額外的能量用于取暖。同時,為了盡量多地接收陽光,房子大多向南,窗戶面積也盡量大,而三層隔離窗的設計,是為了使室內產生的熱量不會向外流失。而且其自動通風系統可以從廢氣中抽取熱量,再使用這個熱量為吸入的新鮮空氣加熱。
(二)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是由法蘭克福環保局負責。與其他城市相比,法蘭克福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其目標是建設綠色城市,并在“2014年歐洲綠色之都”的評選活動中進入了最后的決賽階段。
1、“環城綠帶”
法蘭克福全市綠化覆蓋率高達52%,由花園、公園、樹林、水澤和沙丘等多樣化地貌組成,人均占有公園綠地就達到40平方米。法蘭克福最大的綠化動作當屬持續20多年之久的建設環城綠帶(Green Belt)計劃,目前,長達75公里城市外圍的“法蘭克福綠化帶”基本建成,不僅成為城市綠化屏障,還通過數次立法,征求市民意見,增添了許多休閑娛樂設施,大力度向市民開放。
2、被動式住房
法蘭克福提出了以住宅建筑節能為核心的“節能家庭方案”。這種被動式節能建筑特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房屋的保溫密閉性,二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政府扶持政策方面,對于新建的房屋,建房者可以到地方政府參股的銀行申請優惠的低息貸款,還可以享受聯邦政府給予的獎勵;對于改造的房屋,政府通過節能改造樣板房進行典型引路,發放低息貸款和補貼扶持節能改造項目,但要求改造后房屋節能必須達到30%-40%。預計10年后法蘭克福節能型被動屋的比例能達到60%以上。
3、節電獎勵
為了鼓勵居民節約用電,法蘭克福市政府采取了現金獎勵的辦法。法蘭克福是德國第一個用現金獎勵節約用電居民的城市,而且居民可以從法蘭克福能源局或者麥諾瓦有限公司(Mainova AG)免費領取電力測量儀。居民在一年內如果能夠節約10%的電,就可以得到20歐元的現金獎勵,在此基礎上,每多節省一度電還可以得到0.1歐元。到目前為止,法蘭克福的居民平均獲得了65歐元的現金獎勵。
4、控制大氣排放
在環保方面,法蘭克福除了關注綠化以外,還比較重視空氣的質量。特別是在控制CO2排放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應對措施。第一,低排放公交車。法蘭克福在數年前就率先啟用了低排放公交車,在公交系統,法蘭克福堅持使用配備高標準(EEV)的車輛。第二,天然氣汽車。2005年,法蘭克福市政府決定將其車隊全部改換為天然氣汽車,目前市政府及其下屬企業已經有400輛天然氣汽車投入使用。第三,低排放區域。2008年10月,法蘭克福在市區劃出一片面積約110平方公里的區域設為低排放區。所有的高排放車輛都不允許駛入該區域,只有黃標(歐3)和綠標車(歐4)才可以進入。從2012年開始,只有綠標車方可駛入,否則,就會受到40歐元的罰款處理。第四,鼓勵自行車出行。
2003年,法蘭克福市決定將自行車出行的比例提高到15%(1998年該比例僅為6%),為此還出臺了如下政策:新建、改建、擴建自行車道,改變交通信號燈的變化次序并啟用自行車優先的原則,重新設計自行車路線并設路標,修建更多擁有固定停車架的自行車公園,為了避免繞行并增加騎車的吸引力,法蘭克福甚至允許騎車人在單行道上逆行,等等。第五,電動交通。在德國政府舉辦的“電動交通示范區”評選活動中,法蘭克福憑借ZEBRA工程得以從全國130個參選區中脫穎而出,成為德國八個“電動交通示范區”之一。該工程主要設計了兩個工程:一是在汽車公園、公共停車站和出租車排隊處建設電動車充電站,二是邀請不同的人群來測試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等各種電動車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
5、垃圾再利用
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除了常規的填埋和焚燒外,法蘭克福正在越來越多地利用生物技術降解垃圾,將之轉化為電能和熱能。如利用生物發酵劑處理廚房垃圾,將法蘭克福全市每天1000噸以上的生活垃圾轉化為無公害生物有機肥,可利用這些有機肥培植無公害蔬菜及花卉等。目前,法蘭克福有30,000戶家庭正在使用垃圾發電廠生產的電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節約諸如油、汽、煤等石化燃料并降低CO2排放從而保護環境。
6、水資源管理
雖然德國整體而言水資源豐富,但政府也不忘通過各種手段鼓勵節約利用水資源。如法蘭克福所在的黑森州就政府提供一部分補貼,鼓勵和幫助居民購買雨水收集設備,主要是通過房頂收集雨水,雨水經過管道和過濾裝置進入蓄水箱或蓄水池,再通過壓力裝置把水抽到衛生間或花園里使用。此外,保護水資源免受污染和提高水質也是政府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障水源安全,在含水層周圍按不同的距離劃分了三級水源保護地帶,其中在采水點周圍10米范圍內的一級保護帶要求最為嚴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質滲入地面,違者將被罰以巨款。為了保證自來水質量,從生產、傳輸和監管等各環節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目前德國自來水都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水平,而法蘭克福對水質的要求更高,目前已經達到每小時一測的程度。
(三)弗里德里希哈芬市(Friedrichshafen)
弗里德里希哈芬市是一座位于遙遠的博登湖畔的德國小城。2006年,德國電信在全國范圍啟動了T-CITY競賽,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經過兩輪激烈的競爭從52個參賽城市中脫穎而出。弗里德里希哈芬市也成立了專門的負責機構——弗里德里希哈芬虛擬市場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改名為FN-Dienste有限公司。
與柏林、法蘭克福等其他德國城市不同的是,該市的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域更廣、項目也更多。2007年來,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已經在醫療、教育等領域啟動了超過四十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以下將重點介紹六個相對成熟且與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項目。
1、遠程診療
“遠程診療”是一個針對慢性心臟病患者的遠程監控的項目。通過利用互聯網、手機等ICT手段,患者可以定期將血壓、體重等監控數據從家里傳到醫院的遠程醫療中心。這樣,患者一方面可以持續監控身體狀況并提早確定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還可以及時得到醫生的建議并減少去醫院的次數。也就是說,該項目實施之后,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的老百姓就可以免去經常上醫院量血壓、體重的舟車勞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2、腫瘤會診
“腫瘤會診”項目是為了改善癌癥患者治療方案而啟動的。弗里德里希哈芬市醫院希望擴展與一家擁有聯合認證的乳腺中心業已存在的合作,并有意通過對治療圖片的數字交換來簡化雙方遠程協商和合作的程序。使用該項目后,參與會診的醫生就可以通過視頻會議共享相關的信息和經驗,并最終提出最好的治療方案。
3、獨立生活
為了應對日益來臨的老齡化社會,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啟動了“獨立生活”項目。該項目的服務對象是當地擁有行動受限困擾的居民,目標是提升上述居民的自我服務能力。通過在家里安裝一種特殊的裝置,行動不便者可以更輕松地使用一些服務,比如藥品、商品、食品的配送和看護,等等。也就是說,有了ICT技術的幫助,行動不便者可以(比以前)更長時間地呆在家里,即變得更加獨立了。
4、EDUNEX
EDUNEX是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為當地學校搭建的一個基于網絡的教育平臺。通過互聯網,師生可以進入該平臺查看相關資料并進行互動,這無疑增加了師生在時空上的靈活性。比如,生病不能去學校的學生可以在家里學習相關資料,老師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上傳學習資料。該平臺還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之間以及與老師之間交流的工具,如E-mail或者聊天論壇等。特別是,遠程交流的實現,可以使得同國外伙伴合作進行外語教學也成為可能。
5、在線幼兒園
“在線幼兒園”是基于互聯網的一個項目,可以幫助家長和幼兒園加強聯系。一方面,可以幫助家長為孩子注冊幼兒園,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幼兒園加強管理。從2009年末開始,已經有37家幼兒園聯入該系統。通過互聯網,家長可以收集不同幼兒園的信息,比如地點、開放時間等,每個幼兒可以在網上最多選擇三家幼兒園。通過該系統,幼兒園可以更快、更輕松地組織生源和安排工作。
6、智能儀表
“智能儀表”項目啟動于2008年,其目標是為了幫助居民節約能源。最初,整個城區的大約350個志愿者家庭安裝了智能儀表,到2011年春天,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奧伯霍夫(Oberhof)和威德漢格(Windhag)兩個區的所有家庭全部安裝了這種新型智能儀表。安裝了智能儀表之后,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監控家庭的能源消費,對能源消費和能源價格等信息更加了解,并可以根據監控信息改變家庭能源消費習慣,從而實現期望的能源節約。
德國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及啟示
(一)專門機構
經考察發現,德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都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這些機構或者是政府部門,如法蘭克福的環保局,或者是政府特意成立的下屬機構,如柏林的柏林伙伴公司和弗里德里希哈芬的虛擬市場有限公司,其職責都是代表當地政府提出一些長期的、宏觀的規劃目標,并從市場上挑選最具吸引力并適合當地實際的智慧城市項目。因此,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也應保證有專門的負責機構而不能是政出多門。
(二)政企合作
為了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德國城市一般會選擇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模式。合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政府首先會在某個方面提出長遠的宏觀目標,并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企業進行相關研究,最終從若干參與者中選出合適的合作者。另一種是像德國電信、西門子、寶馬等大型企業為了推銷本公司的某種產品或服務,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個或幾個城市進行試點,符合條件的或對項目感興趣的城市會積極參加這些企業開展的試點競賽。因此,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也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不能對智慧城市建設大包大攬,而是在仔細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在某個時期要達成的目標,關于建設內容以及如何建設等具體細節問題應交由市場來完成。
(三)多方出資
在德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根據提出某項目標主體的不同,德國城市會有不同的資金來源,如歐盟、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如果是前三者提出目標要求城市完成,那么它們就會給這些城市一定比例的建設資金。比如,為實現節能減排,歐盟提出“力爭到202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以上”的目標,并投資1.15億歐元幫助500 多個城市進行節能建設。德國聯邦政府提出“電動汽車國家發展計劃”,并選取了包括柏林在內的4個州開展試點。在這個為期4年(截止時間為2016年)的項目中,聯邦政府投入8000萬歐元,柏林州政府投入6000萬歐元,參與企業投入6000萬歐元。因此,我國各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也可以積極爭取各方面的資金,比如中央資金、省政府資金以及有意愿參與本市智慧城市企業的投資。
(四)因地制宜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必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每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時候應充分認識到其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稟賦、經濟水平、產業基礎、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質等各種因素。德國各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雖然多集中在節能、環保等領域,但就具體項目來講,不同的城市絕對不會雷同。因此,我國在今后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居民需求和所需解決問題的迫切程度,進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五)務求實效
自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來,中國各地城市迅速展開了一場建設智慧城市的競賽。相比國內對“智慧城市”的追逐和熱捧,德國對“智慧城市”的認識更加理性和務實。德國人并不認為“智慧城市”有統一的模式,而且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并未過多使用甚至幾乎沒有使用國人熟知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只要能夠促進市民生活質量改善和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工作即可視為建設智慧城市。因此,我國在今后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市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城市競爭力的提升,而不能盲目跟風,做表面文章。
(六)以人為本
通過考察不難發現,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柏林、法蘭克福等各個德國城市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策劃某個智慧城市項目的時候,這些城市的政府會做仔細認真的前期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地考慮當地居民的需求,還會在項目實施之前選擇若干志愿者進行實際體驗,之后根據志愿者的意見和建議對項目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并在更廣范圍推廣。因此,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也應突出以人為本,要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核心宗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感官享受,把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作為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真正把百姓需求和幸福感受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