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智慧城市不要不切實際地照抄照搬,要打造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智慧城市和品牌。
“建設智慧城市不要不切實際地照抄照搬,要打造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智慧城市和品牌。”山西省運城市市長王清憲在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京交會國際城市智能化技術與服務大會上指出,“建設智慧城市,必須要與城市固有文化積淀、產業需求、地域特點、發展層次,以及城市的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要量力而行,分步實施,不可能一次建設成一座完美的智慧城市。”
從早先的數字城市、感知城市、無線城市到如今的智慧城市,智能化技術與服務在中國的城市中已走過多個年頭。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符合中國國情的智慧城市又該是怎樣的?與會者們在盛夏之初的北京迎來了一場國際城市智能化的盛宴。
新型城鎮化呼喚智慧城市
城鎮化相關研究報告2014-2019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市場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
2014年6月2014-2018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2014-2018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趨勢及投資觀察咨詢報告2014-2019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市場投資規模調查及前景咨詢123 未來20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城鎮化階段。“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的新四化發展道路。新型城鎮化已經成為中國在新時期的國家戰略。”國際綠色經濟協會會長、聯合國前任副秘書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長沙祖康指出,“中國的城鎮化有著巨大的空間,到2035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將會達到高峰,也就是70%的水平。屆時,全球50%的城鎮化都發生在中國。”
史無前例的城鎮化進程同時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巨大機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城市建設速度和規模已獨步全球。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1991年—2011年的20年時間里,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已經達到了5030億美元,并且取代美國和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國。
“到2030年,全球至少需要有5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來支撐各地城市的發展。如此規模的挑戰,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將更高、更精準,這就要求城市采用更智能的方式,最大化地利用城市已有基礎設施資源,并提高新建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和效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雅琪山認為,“智能基礎設施會為城市帶來巨大并且可量化的收益,會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產業的規模化。”
KNX國際標準協會首席執行官HeinsLux指出,當前,樓宇能耗占據了全球40%以上的能耗,其能效狀況也越來越受到城市關注。通過對樓宇進行優化,可以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降低運行成本和能源成本,從而保護生態環境。他認為,智慧城市首先來自于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由能效很高的建筑組成。
智能化建設的他山之石
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組成單元,智慧建筑行業發端于上個世紀后葉,崛起于近10年。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總體規模已達到每年4000億平方米,行業涌現出了一大批民族品牌,上市企業達20余家。
智能建筑畢竟還只是智慧城市的雛形。“關注智能建筑,不僅關注一個建筑是否有很好的功能,還要關注整個建筑群體,也就是城市。”3D解決方案工程師BrooksPatrick這樣理解智能城市與智慧城市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