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第12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上,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主任馬虹表示,目前住建部正在編制智慧城市評價模型及基礎評價標準體系的國家標準,并將是國內第一個指導與評價智慧城市的國家標準,預計今年內完成相關編制工作并提交評審。
據住建部此前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已有104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規劃建設,80%以上的二級城市明確提出將建設智慧城市。馬虹表示,該標準將是國內第一個指導與評價智慧城市的國家標準,也將第一次對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管理進行科學的規范、建立統一合理的智慧城市模型和建設管理的指標,為各地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程度、水平和效率的評估提供統一的依據。
住建部將現有的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標準相融合,梳理出正在制定的標準,以及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優先規劃標準,以突出共性標準為主,兼顧特殊要求,目的要做到“智慧城市的規劃有指南,共建平臺建設有標準,協同應用開發有依據,實現標準在智慧城市建設當中的有效應用”。
目前,住建部已公布了兩批193個智慧城市試點單位,這些試點單位分布較廣,發展水平也千差萬別。對于一些小城市或欠發達地區來說,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信息化建設,都無法與發達地區采取同樣的評判標準。從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來看,大致分成社會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個方面,對社會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關注程度較高,在明確提出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地方中,優先發展民生、城市管理等社會應用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占比72.7%,其他地方以產業或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