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合作試點城市交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智慧城市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在治理方向、商業模式、服務等方面形成獨特的發展趨勢,其中,協同開放是未來智慧城市發展的主要特點。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進一步孕育,智慧城市的發展進入了更快速、成熟的時期。美國ABI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術市場總價值為81億美元,2018年將增加到395億美元。國際數字合作公司則估計,中國大陸城市市場2013年價值為108億美元,并預測未來五年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中國軟件測評中心智慧城市評估中心總經理王理達指出,智慧城市發展存在三類突出問題,一是缺少對城市發展水平清晰透徹的認識;二是智慧城市建設責權不明確,協調推進困難重重;三是智慧系統效果應用參差不齊,建而不用,用而不適。
對此,工信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強調,只有促進信息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機制,推動重點領域信息資源開放,才能發揮信息資源作為城市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的價值。
在推動信息資源開放的同時,加強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資源安全也是智慧城市加速形成的要素之一。余曉暉認為,確保公開和透明的治理體系可以為建設發展創新和包容的智慧城市創造機會。
智慧城市的商業模式也在變得更加創新和可持續化發展。目前世界各地城市采用的新興技術和創新商業模式包括,基于云技術的即付即用模式、利用數據創造收入、更智能化的采購等。
日前發布的《中歐智慧城市合作白皮書》指出,利用傳感器采集的數據主動重新規劃交通的智能交通系統、遠程監控慢性病患者的醫療智能解決方案等服務項目正在各個城市普及。
“智慧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與城市轉型發展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城市走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本質需求。”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