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網D1Net》5月21日訊
智慧城市的建設經歷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從規劃到現在的逐步實施經歷一個漫長過程。目前從國內外的建設情況來看,新加坡是政府投資,委托運營的,寧波是每年拿出十個億資金,吸引社會的資金廣泛參與。臺北政府牽頭,用BOT模式。國內政府完全出資的,還有政府出資,運營商建設的,還有企業建設的,還有BOT模式,基本上就是這幾種模式,對于具體的項目可能會不一樣。
目前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如網絡、云計算中心、災備中心、信息終端等建設,多采用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投入為輔的形式,三大運營商也不甘心只是做管道商,未來還是需要占領一些中國的市場,聯通在全國可能布局了有將近7個數據基地,這個也是他們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他們自己來進行投資,跟地方政府有很好的合作。云計算中心,目前看起來模式還是比較多的,有一些是政府投資建設,有一些是BOT的模式。
目前國內的云計算中心大大小小每個城市都要去做。現在的云計算中心未來將成為一個非常大的耗能地方,中國一到夏天缺電非常厲害,未來云計算中心耗電量非常大,內蒙馬上可以去建一個數據基地,跟能源還是有很大的關系,就近把煤轉換成電,然后去建這樣的數據基地。所以將來各個城市不一定都要建,在能源這個角度來考慮,各個地方需要去慎重考慮的。
再就是具體的一些應用系統,包括交通、醫療、電網、城管和家居,環保,這些各個企業參與的比較多,將來可能的運營模式會有更多,目前我感覺已經出現的像有的地方建智慧醫療,公共服務平臺也采取一些BOT的模式,將前期的公司建設,然后運營,可能就轉讓給政府。
D1Net評論:
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推動者和中堅力量,很多政府在探討,智慧城市的建設投資還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多種模式共同去建設各個業務平臺和運營系統。這個才能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健康的模式,基于此,BOT模式是比較好一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