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智慧城市試點的激增,一些試點城市建設貪大求全、求大求快、盲目投資現象明顯。結合阿聯酋、瑞典、日本等國實踐,許多國內外專家認為,智慧城市只應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手段之一,貿然大規模推進并不可取。中國發展智慧城市,也要走出“中國特色”。
個別智慧城市建設偏離軌道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郭理橋介紹,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地方政府熱情出奇的高,試點城市的主要領導直接帶隊搞建設。“從第一批的40%至50%,到第二批,再到現在第三批,清一色都是書記市長直接帶隊。”
一些專家認為,部分地方政府因為政績觀牽引而申請智慧城市試點,忽視了智慧城市本身的內涵。敦煌市是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之一,該市住建局副局長曾偉坦承,申請建設智慧城市試點,源于地方旅游企業有相應需求,政府申請該項目可以依托相關平臺獲得國開行的融資政策。
日本富士通株式會社智慧城市推廣部高級經理周意誠則表示,目前在中國尚未與任何一座城市達成智慧城市合作建設計劃,主要是一些官員希望在任期內達到某種效果作為政績,“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合作動因。”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需“腳踏實地”
一些專家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頂層設計、評價標準、基礎設施還都不完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勇認為,在推進國內智慧城市試點中,發改部門側重于規劃,科技部門傾向于研發,工信部門強調設備制造,住建部門主要實際落實,但目前尚無一個強力部門起到牽頭或者協調作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極易造成大量資源浪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目前尚無國家層面關于智慧城市的標準,但是要建設智慧城市還是要達到一定的條件,如城市的開放程度、宜居性等等。
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互聯網、物流等基礎設施不足。意大利智慧城市設計師吉拉迪諾·邦焦爾諾認為,智慧城市建立在完善的互聯網、物聯網支撐之上,而這些基礎設施正是我國大部分城市所缺乏的,在這種情況下強行試點,可能流于形式。
外交部歐洲司參贊倪曉京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絕不能“照貓畫虎”,照搬其他城市的經驗。作為舶來品,智慧城市概念在外國的標準也不統一,有的強調技術密集投入,在城市新區建設智慧城市,如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馬斯達爾;也有利用老城區而進行精致型智慧城市改造,如瑞典的哈馬碧濱水新城等,不同智慧城市建造理念迥異,但共同點是因地制宜,精耕細作,不能一蹴而就。
周意誠表示,部分城市動輒提出3年-5年建成智慧城市,實際上其財力、物力、人力都無法滿足建設要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腳踏實地”的態度。
中國需要建設有自己特色的智慧城市
部分專家直言,智慧城市不能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所有問題,要推進這一工作,必須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既做出地方特色,又要最大程度貼近、方便居民的生活。
倪曉京以瑞典的哈馬碧濱水新城為例指出,20世紀時這里曾是廢棄的工業區,污染破敗。當地隨后提出以生態可持續為目標建設一座高循環、低消耗,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生態智能社區。哈馬碧濱水新城采用最新的城市建設理念和數字環保技術,在工程設計上科學合理,其街道規模、街區大小、房屋高度、密度和功能有機融合,與海景視野、公園和陽光相得益彰。目前這座新城已有15000人入住,包括不同國籍和不同階層的各界人士。入住者要簽訂環保合約,承諾接受環保理念,努力達到節電節水目標并遵守垃圾分類制度。
原芬蘭駐華使館科技參贊、芬蘭DEC公司副總裁尤皓說,目前推行智慧城市試點最熱情的還是非洲國家、阿拉伯國家、俄羅斯以及中國。西歐國家不急于大規模建設智慧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存在多種城市建設理念,而且大多數都結合當地情況,非常有特色。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建設智慧城市應首先做好頂層設計,把握智慧城市的總體戰略,一擁而上的試點對于完善標準、調正方案等任務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建議優先完善相關頂層設計和標準制定,為試點城市指明方向。
汪玉凱說,中國建設智慧城市,從理念上講,要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從戰略上講,城市的功能定位決定智慧城市構建的基本內涵和路徑,但不管哪一種智慧城市的構建,都應該堅持九個字的思路: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
還有專家認為,在推進智慧城市的進程中,還應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如在城市規劃管理、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明確信息化應用重點,集中解決制約城市發展的問題,以探索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和社會應用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