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紡織業和汽車零售為主業的*ST金宇,正像其它多家上市公司一樣,受到地方國有資本的“青睞”而被舉牌。
5月13日,*ST金宇發布《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公司在近日再度遭到天津富歡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增持,增持比例為5%從而合計持股比例升至15%。值得注意的是,這5家企業均為港股公司北控清潔能源全資子公司,后者則由北京市國資委實際控制。
一位接近*ST金宇人士5月15日對記者表示,在此前兩次舉牌過程中,上市公司已與舉牌方有過良好溝通,舉牌方透露的信息則是連續增持的目的為財務投資。但該人士稱,上市公司對舉牌事件未來的發展持觀望態度,且*ST金宇現有大股東并不會讓出實控權。
實際上,*ST金宇遭地方國資舉牌僅是今年其中一個案例而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最新至少已有10家上市公司有此經歷。對此有受訪人士表示,出現此番情況或與今年著力推進的“混改”分不開關系。
月內遭三度舉牌
對*ST金宇而言,自上個月因重組失敗而復牌后,接下來出現的情景或許是公司始料未及的。
根據*ST金宇最新的公告顯示,北控清潔能源旗下公司首次增持上市公司的時間為4月12日,隨后在截至5月12日剛好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發動了多達15次增持,持股比例隨之上升至最新的15%。
記者了解到,北控清潔能源大股東為捷高投資有限公司,同時股東還有北控水務、中信產業基金和啟迪控股等,穿透后其與北京市國資委關聯頗深。
北控清潔能源去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光伏發電的全產業鏈經營,全年總營收則為28.9億港元。由于主營業務上與*ST金宇并未有所重疊,此次北控清潔能源連續增持前者的用意,便格外引得市場關注。對此,北控清潔能源給出的理由是基于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及業務轉型的看好。
這一點亦獲得上文提及的接近*ST金宇人士的部分認同。該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北控清潔能源前兩次對公司舉牌時,上市公司層面已經多次與舉牌方取得了聯系,且二者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得到了舉牌方某種程度上的回應,即此次的增持和舉牌是基于財務投資目的作出的選擇,并提及未來不會爭奪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上述人士還表示,從北控清潔能源舉牌*ST金宇的時間節點來看,另一原因也是上市公司剛好重組失利,從而股價出現一定程度下挫給了舉牌方良好時機。
4月11日晚間,*ST金宇公告稱,受再融資新規影響,公司重組配套融資及融資發行價格均需調整,鑒于交易雙方未就此達成一致,決定終止收購廣州安必平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次日復牌后,*ST金宇即告跌停,并由此同時出現被北控清潔能源旗下公司增持的情況。
“前兩次(舉牌)溝通過,(舉牌方)沒有表現太過激的語言,說是財務投資的意圖,但從目前的表現,(上市公司)不會單純地這么想。”上述接近 *ST金宇人士說,“長期以來,大股東不愿意放棄控股權,也會做好各方面的打算。但目前來看還是希望大家友好地解決,未來有什么樣的發展,發展到哪種程度還說不清楚。”
此外,上述人士還表示,*ST金宇現在的大股東兼實控人長期以來對公司被資本舉牌持開放態度,并認為“如果大家過來齊心協力搞好發展,是一件挺好的事情”。此前,*ST金宇已經因為連續兩年業績虧損而披星戴帽,因此該人士表示,今年壓力比較大,首要的任務便是“保殼”。
值得注意的是,5月15日,*ST金宇早盤漲停后一直延續至下午收盤,報23.78元/股。
導讀:根據*ST金宇最新的公告顯示,北控清潔能源旗下公司首次增持上市公司的時間為4月12日,隨后在截至5月12日剛好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發動了多達15次增持,持股比例隨之上升至最新的15%。
地方國資舉牌潮起
類似于*ST金宇此類遭到具有地方國資背景的企業舉牌的現象,并非今年來的孤例。實際上,截至最新,A股已經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出現了類似情況。
典型者如天目藥業。去年底,與天目藥業一直“剪不斷理還亂”的宋曉明及其“長城匯理系”決定退出后,原以為公司就步入一段平靜期,但青島匯隆華澤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匯隆華澤”)的出現,卻再度令這家上市公司陷入新一輪的爭議中。
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開始,匯隆華澤便連續在二級市場買入天目藥業股份,從最初的持股5%逐漸升至一季報披露的持股20%,并表態仍可能繼續增持。
不過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天目藥業披露,匯隆華澤股東的背后是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這意味著此番連續增持背后,存在青島市國資委的身影。因此,在對于連續舉牌天目藥業時,匯隆華澤給出的理由是看好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并表態希望與公司合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并為地方國資通過資本市場進行混改探索出適當的形式和途徑,從而有利于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除去上述兩個案例,還包括愛建集團、國投電力、新黃浦、嘉寶集團、金橋信息、焦作萬方、*ST昌魚和天沃科技等其它8家上市公司遭到地方國資的舉牌。
5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地方國資頻繁舉牌上市公司的行為目前來看,仍難得出一個肯定的答案,但其預測或許存在兩種可能。
“一種是旗下資產存在借殼上市的可能,在上市公司體系內做‘混改’,這個方式不僅定價透明,機制公開,也有利于預防國有資產的流失。另外就是已經具備上市平臺的地方國資,因為平臺業務過于專業化,從而無法完成資產整合,需要通過舉牌或者收購其它上市公司來完成。”馮立果說。
對于地方國資舉牌上市公司是為了鋪路“混改”的說法,當日,申萬宏源證券市場研究部副經理錢啟敏則表示,地方國資對同一家上市公司的連續舉牌,重點或仍是對其上市平臺的看重,而最終目的則是奪下控制權,進行旗下資產的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