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必有因,正解釋了天合光能從美股退市所代表的背后意義。中系太陽能廠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不少,但近年來接連傳出有公司打算退市,且由領導廠商天合光能開了第一槍。論及中國廠商到美股上市又打算下市的緣由,其實代表著太陽能產業近年來的商業模式變化。透過筆者對天合光能私有化一事的梳理,我們將更能從中看出中國廠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戰略布局轉變。
在美國紐約證交所(NYSE)上市的中國大陸廠商天合光能中國時間周二(3月14日)宣布已經就私有化交易與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完成最終協定和并購計劃。作為合并的結果,天合光能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為一家全資子公司,并將從NYSE下市。
天合私有化進程梳理
天合光能于1997年創立,2006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15年12月,天合光能對外宣布,公司收到了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和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興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合稱為“買方”)發來的一封初步無約束性收購提議書(以下簡稱“提議書”)。
根據這份提議書的表述,買方計劃擬以0.232美元每股普通股,或11.6美元每份ADS(美國存托憑證,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的價格,收購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買方已持有股份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國存托憑證形式的普通股。
2016年8月1日,天合光能宣布已經就私有化交易與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達成最終協定和并購計劃。公司將被投資者財團以全現金交易的方式收購,交易對公司的估值約11億美元,預計交易將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收購范圍不僅有董事長高紀凡、公司CEO等高管持有的股份,還包括雖持有股票但沒來得及撤出私有化交易的股東。
2017年3月9日,天合光能宣布,由于個人原因,朱治國辭去董事會董事、首席運營官和組件業務部高級總裁兼總裁職務,3月10日起生效,高紀凡將直接負責組件業務部管理。幾天后,天合光能宣布已經就私有化交易與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完成最終協定和并購計劃。
據業內人士透露,此次并購計劃完成之后距離天合光能回歸A股還有一段路要走。除了相關流程要完成之外,A股上市主要是通過IPO或者借殼的方式進行,相對而言,IPO所需時間久一些,一般需要兩年,而借殼雖然說時間短,但該方式買殼的成本較高,并且涉及風險因素比較多。因此,天合光能回歸A股還需要從時間、成本以及風險等多方面進行考量。
美股市場估值過低 國內市場更加有利
“當初國內光伏企業蜂擁至美國上市,無非是看中其良好的融資平臺,但如今來看,美股市場對公司的估值太低,甚至已經喪失了基本的融資能力。”某投資人解釋道。
這種轉折點在光伏行業進入過剩周期后開始出現,再加上隨后歐美連續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一些美股光伏企業的業績急劇下滑,股票價格跌至冰點,光伏中概股在美股市場上變得“不受待見”。晶澳太陽能、大全新能源、英利、中電光伏等都曾因股價達不到每股1美元而相繼遭到退市警告。
“美國和歐洲資本市場不了解中國的企業,導致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估值都較低。回歸國內A股后,公司可以獲得更好的估值,可以通過將股權質押給銀行,獲取更多的貸款,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如果繼續留在海外市場,這些很難做到。”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說。
隨著天合光能私有化成功,將會加速光伏中概股私有化步伐,“目前國內光伏行業,由于光伏政策的鼓勵,以及光伏電價補貼等因素進入全面回暖,眾多光伏企業由此前重點布局海外市場轉向布局國內市場。中概股光伏企業私有化回歸A股后,無論是從市值、融資,還是布局國內市場都更加有利。”趙玉文進一步解釋道。
晶澳、天華陽光均有私有化意向
近年來,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翻滾,尤其是進入2015年,趨勢愈加明顯。有數據顯示,2015年一年間,中國概念股公司收到私有化要約超過12年總和。除天合光能之外,晶澳、天華陽光也都有自美股下市的聲浪。
晶澳是光伏行業中第一家提出私有化的公司。2015年6月,晶澳發布公告稱,收到董事長兼CEO靳保芳以及晶龍集團的“私有化”收購意向,每股擬收購價格為9.69美元,對整個公司的估值約為4.891億美元。
成立于2005年的天華陽光也在2015年12月對外表示,由于股價過低,有意進行私有化回歸A股。該公司在2015年7月21日,聯合北汽集團、中駿資本對新三板公司環拓科技注資重組,并更名為北汽天華。重組后的新三板公司主營業務將包括光伏電站IPP、光伏高效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推廣,以及光伏發電產品的國際生產合作。此舉被認為是為私有化回歸A股借殼做準備。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曾表示,由于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業市值普遍偏低,對于一些中概股企業而言,回歸A股市場已經從過往的被動轉向了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