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電源企業動態 → 正文

光伏“一線大廠”沉浮錄:英利太陽能到底做錯了什么?

責任編輯:editor007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3-11 23:47:26 本文摘自:華夏能源網

處于債務漩渦中的英利,依然看不到化解危機的曙光!

3月7日,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王向東因個人原因辭去該公司執行董事職務,公司董事會委任副總裁熊景峰接任該職務。在去年7月份,王向東剛從英利的“靈魂人物”苗連生手中接過集團董事長一職。

一天后的3月8日,英利宣布為妥善解決公司的債務問題,將由獨立董事組成特別委員會,負責評估公司的運營與財務狀況,并借此制定更可行的戰略與融資方案,改善公司的債務結構,并增加股東價值。

英利同時表示,新成立的特別委員會需多少時間、處理多少工作,目前無法公布。公司方面現階段不會公開任何時間表、所要處理之交易形式、或是債務處理方案。董事會與特別委員會也不保證任何戰略選項。英利僅指出,有必需時將會即時披露必要公開之訊息。

身為一線大廠,英利的資產負債比已經在100%上下浮動超過一年。雖然截止目前公司還在穩定運營中,但如泰山壓頂一般的債務問題始終得不到妥善解決,英利危局何解?

從1987年英利集團成立,到1999年承接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再到2007年6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英利在軍人出身的苗連生領導下,一直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艱難的拓荒時代,英利一路向前、所向無敵;現如今,光伏裝機爆發性增長、光伏好時候來臨,英利卻踉踉蹌蹌、舉步維艱。英利到底做錯了什么?處于危機之中的英利,重生與復興之路又在哪里?

從化妝品到太陽能英利新能源起家

苗連生出身軍旅,13歲參軍,28歲退伍,兩次赴越南參戰,復員后回鄉創業,做過多種生意,包括化妝品、弱堿性電解水、環保分類垃圾桶、脫水蔬菜、KTV等。

1993年在做化妝品生意期間,苗連生從對面書店了解到了太陽能光伏技術,并漸漸著迷上了這門新的技術。1998年,他成立了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開始進軍光伏行業。那時候,光伏教父施正榮那時候還沒回國創業,就連一線城市都沒幾個人知道“光伏”是什么,一提"太陽能",別人都以為他是賣熱水器的。

苗連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啟了他的光伏事業。當時,國內還沒有商業化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用太陽發電,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科幻電影里的一個鏡頭。好在當時的英利在化妝品生意上賺了不少錢,而且規模不算小,年營業額超過2億元,這為新公司前期運轉提供了資金。

在苗連生的堅持下,這個連當時的廠房都是在別人遺留下來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來的小企業,卻堅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進行引進與自主研發,并率先完整了從鑄錠、硅片、電池、組件到太陽能光伏應用系統的整個產業鏈結構。

1999年,英利新能源承接了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填補了我國不能商業化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空白。有了這次突破,苗連生就自信了起來,開始想把新能源業務做的更大。

但是,想要做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太陽能行業是一個極其燒錢的行業,僅靠化妝品生意賺的錢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苗連生想到了“傍大款”。2002年就有了英利與天威保變的合作,天威保變向英利新能源注資3650萬元人民幣,獲得了49%的股份。

此時的英利,也剛好迎來了難得的好時候。

2004年8月份,德國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對光伏發電大力補貼,使其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大幅上調并定下了時間表,并進一步擴散到丹麥、意大利、英國、西班牙等國,歐盟對光伏電池產生井噴式需求。

借著這股東風,英利作為光伏電池及組件供應商順勢崛起,很快躋身國際光伏巨頭行列。

英利艱難上市為爭控股權兩敗俱傷

這時的英利已經足夠強大,但是苗連生再一次把目光轉向了更大的目標——上市。

但此時的英利,早已不是苗連生說啥是啥的英利。在與天威保變合作時,意在擴張的英利為了拿到天威保變的資金,拿出2%的股權,后者則僅以156萬元的投入實現了對英利新能源的絕對控股(由49%增加到51%),并將英利新能源更名為天威英利。

為了英利的發展,苗連生剛開始只有忍氣吞聲,但要將企業弄上市,控股權的問題就不得不爭。苗連生咬牙之下,以2500萬元購回天威保變2%的股份,這是一年多前售出價格的16倍。

在搞定這件事后,另外一大難題又從天而降。

在2006年8月8日,國家六部委頒布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10號文),按照規定,天威保變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針對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國資委、商務部和外管局等部門的審批,文件將于9月8日生效。

這意味著英利如果不趕在2006年9月8日之前將公司重組出去,天威保變的海外上市十有八九就要“流產”。漫長的嚴格的審批,會使得新能源企業錯失最好的時機,海外上市將遙遙無期。

關鍵時刻,苗連生與天威集團高層進行了艱難曲折的談判和博弈,具體交易是如何達成的外界不得而知。根據天威保變公告的《境外上市細化方案》,總體思路是苗連生以天威英利51%的股東權益到境外上市,天威保變以天威英利49%的股權換取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最終天威英利成為外商獨資企業,而天威保變成為一家紐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

幾經周折,英利終于走出了泥潭。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6月8日上午9時30分,苗連生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英利綠色能源成功上市(股票代碼YGE)。由于苗連生不習慣系領帶,他也無意中成為了紐交所200多年歷史中第一個不系領帶的敲鐘人。

成功上市后,曾從軍15年并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的苗連生,并不是一個吃虧的“主”,英利綠色能源持續出擊,對天威英利增資持股至74.01%。

同年,天威集團決定,將其全部股權無償劃撥給央企兵裝集團。“從不受人擺布”的兵裝集團,對喪失天威英利控股地位耿耿于懷。2008年1月,兵裝集團主導下保變電氣于聯合四川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樂山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樂電天威),投資約22億元的多晶硅項目,以制衡天威英利。

而苗連生也不甘示弱,在樂電天威成立僅兩月后,英利綠色能源便針鋒相對成立了六九硅業有限公司(六九硅業),投資高達126億元重點殺入多晶硅項目。

不過,酣戰中的英利和天威沒有意料到,在金融危機大沖擊下,產能過剩的多晶硅價格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導致樂電天威破產,六九硅業受重創。

不過,通過一系列努力,也使英利成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之一。

激進發展英利遭雙反困局

2007至2008年間,受益于光伏市場的升溫,上游原料多晶硅價格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由每千克22美元一路飆升至每千克300至500美元。這樣的好時光,豈能錯過?一向敢想敢干的苗連生,帶領著英利走上了激進發展的道路。

2009年3月,英利以每千瓦時0.69元(行業成本價為每千瓦時2元)的“吐血價”,拿下當時國內最大的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遭到業界的強烈質疑。對此,光伏大佬施正榮等人也公開質疑苗連生是刻意“攪局”。

2012年,英利再次劍走偏鋒,在寧夏中衛30兆瓦的并網光伏電站組件設備招標中,以低于當時業內平均價格(每瓦6元)的價格中標(每瓦5.18元),讓外界質疑其是不計成本的搶市場。

另外,英利在營銷和品牌宣傳上,也是一擲千金,連續贊助了南非世界杯和巴西世界杯,砸入近10億元真金白銀,讓業界同行是瞠目結舌:你一個做光伏的去贊助踢足球的做啥?

英利的激進,在市場變壞之后,開始嘗到惡果。

2012年,歐盟啟動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并最終通過決議對原產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嚴重依賴對歐出口的中國光伏企業遭受致命一擊,英利遭受重創,從2011年起連續四年虧損,虧損額高達15億美元之巨,巨額債務讓英利陷入了破產倒閉的邊緣。

面對危局,苗連生是一刻也沒有閑著。他帶著兩口大鍋,海南、天津、衡水、保定的四處跑,給員工燉魚、燉肉,鼓舞士氣,要把家的味道和溫暖帶給了更多英利人,激發員工的斗志和激情,誓言要“越雙反我們越團結,越雙反我們成本越低”

2013年,英利進行“二次創業”,苗連生驅車行程2萬公里,走遍云南、廣西、廣東、陜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8個省去考察,布局光伏電站建設,以實施其“千億決戰下游光伏電站”戰略。

苗連生卸任英利連遭警告退市

雖然,在苗連生的帶領下英利在2014年取得總營收129.274億人民幣,收入居全行業第三,出貨量3361.3兆瓦僅次于天合光能的3660兆瓦,摘得“探花”的好成績。但是,在高收入的情況下并沒有讓英利躋身到盈利行列中,仍然有高達13億的虧損。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英利的短債為101.2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有17.13億元人民幣(不包括已到期或將在2015年到期的23億人民幣),還有28.6億元的長期債務,總負債率達到近150億元。

2015年,英利曾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自救。苗連生在員工大會不僅宣布將拿出個人“全部身家”幫英利渡過難關,更向員工道歉,稱英利高負債的局面“沒有任何人的責任,這是老苗的戰略失誤”。隨后不僅出售閑置土地,更將資產質押換取銀行貸款。

但是這一系列動作并沒有挽救英利,隨后的8月,英利收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原因是英利自7月15日起,收盤價連續4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英利只有在收到通知后6個月內,連續30個交易日收盤價超過1美元,才可以繼續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為化解退市風險,英利經過出售資產、撤并業務、實行“10并1合股”等一系列的手段救市,但是,遭受多次打擊的英利,已經沒有了當年霸主的威勢。風風火火、寧折不彎的苗連生,在2016年年中,卸任了集團董事長一職。

其實早在幾年前,苗連生就曾經表示,在2015年之后將退居二線,“到那時,養養豬、種種菜、釣釣魚、養養狗將是我的‘工作重心’”。從1987年創辦英利集團開始,將近30年時間,苗連生一直擔任著集團的核心管理者,這是首次轉向幕后,英利的苗連生時代很可能會就此畫上句號。

如今的英利,依然在泥淖中艱難掙扎,退市危機、債務危機,成為了旋繞在頭頂上隨時可能落下來壓垮英利的兩根“稻草”。

2月15日,英利公告稱在2月9日再次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通知,因公司過去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市值低于5,000萬美元,同時上一財報期末股東權益低于5,000萬美元,低于紐交所持續上市標準規定的條件。

根據紐交所規定,公司在收到通知后90天內,需要向紐交所提交一份商業計劃書,闡明公司在收到通知后18個月內(計劃期間)使自身重新符合紐交所持續上市標準的計劃。紐交所將評估該商業計劃書,如果不滿足標準公司股票將被紐交所停止交易,并啟動退市程序。如今,退市警告已發出近一個多月,英利的市值也只有4000萬美元左右,現實的殘酷已經把英利逼到了退市邊緣。

未來的英利將何去何從?能否從退市漩渦中成功抽身,這就要看在現任公司管理層領導下的英利還有哪些妙招了。是通過業務發展來自救?還是直接從紐交所退市實施私有化,轉變成為了私有企業?英利可以閃轉騰挪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英利的攤子很大,問題很多,地方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救它,英利不能倒!”3月5日,河北省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的一位領導在跟記者談起英利現狀時,幽幽的說道。

“希望英利能撐過去。”他說。這或許代表了很多對英利有感情的人士的心聲。

關鍵字:光伏產業光伏技術

本文摘自:華夏能源網

x 光伏“一線大廠”沉浮錄:英利太陽能到底做錯了什么?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電源企業動態 → 正文

光伏“一線大廠”沉浮錄:英利太陽能到底做錯了什么?

責任編輯:editor007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3-11 23:47:26 本文摘自:華夏能源網

處于債務漩渦中的英利,依然看不到化解危機的曙光!

3月7日,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布,王向東因個人原因辭去該公司執行董事職務,公司董事會委任副總裁熊景峰接任該職務。在去年7月份,王向東剛從英利的“靈魂人物”苗連生手中接過集團董事長一職。

一天后的3月8日,英利宣布為妥善解決公司的債務問題,將由獨立董事組成特別委員會,負責評估公司的運營與財務狀況,并借此制定更可行的戰略與融資方案,改善公司的債務結構,并增加股東價值。

英利同時表示,新成立的特別委員會需多少時間、處理多少工作,目前無法公布。公司方面現階段不會公開任何時間表、所要處理之交易形式、或是債務處理方案。董事會與特別委員會也不保證任何戰略選項。英利僅指出,有必需時將會即時披露必要公開之訊息。

身為一線大廠,英利的資產負債比已經在100%上下浮動超過一年。雖然截止目前公司還在穩定運營中,但如泰山壓頂一般的債務問題始終得不到妥善解決,英利危局何解?

從1987年英利集團成立,到1999年承接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再到2007年6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英利在軍人出身的苗連生領導下,一直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艱難的拓荒時代,英利一路向前、所向無敵;現如今,光伏裝機爆發性增長、光伏好時候來臨,英利卻踉踉蹌蹌、舉步維艱。英利到底做錯了什么?處于危機之中的英利,重生與復興之路又在哪里?

從化妝品到太陽能英利新能源起家

苗連生出身軍旅,13歲參軍,28歲退伍,兩次赴越南參戰,復員后回鄉創業,做過多種生意,包括化妝品、弱堿性電解水、環保分類垃圾桶、脫水蔬菜、KTV等。

1993年在做化妝品生意期間,苗連生從對面書店了解到了太陽能光伏技術,并漸漸著迷上了這門新的技術。1998年,他成立了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開始進軍光伏行業。那時候,光伏教父施正榮那時候還沒回國創業,就連一線城市都沒幾個人知道“光伏”是什么,一提"太陽能",別人都以為他是賣熱水器的。

苗連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啟了他的光伏事業。當時,國內還沒有商業化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用太陽發電,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科幻電影里的一個鏡頭。好在當時的英利在化妝品生意上賺了不少錢,而且規模不算小,年營業額超過2億元,這為新公司前期運轉提供了資金。

在苗連生的堅持下,這個連當時的廠房都是在別人遺留下來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來的小企業,卻堅持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進行引進與自主研發,并率先完整了從鑄錠、硅片、電池、組件到太陽能光伏應用系統的整個產業鏈結構。

1999年,英利新能源承接了國家第一個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填補了我國不能商業化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空白。有了這次突破,苗連生就自信了起來,開始想把新能源業務做的更大。

但是,想要做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太陽能行業是一個極其燒錢的行業,僅靠化妝品生意賺的錢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苗連生想到了“傍大款”。2002年就有了英利與天威保變的合作,天威保變向英利新能源注資3650萬元人民幣,獲得了49%的股份。

此時的英利,也剛好迎來了難得的好時候。

2004年8月份,德國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對光伏發電大力補貼,使其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大幅上調并定下了時間表,并進一步擴散到丹麥、意大利、英國、西班牙等國,歐盟對光伏電池產生井噴式需求。

借著這股東風,英利作為光伏電池及組件供應商順勢崛起,很快躋身國際光伏巨頭行列。

英利艱難上市為爭控股權兩敗俱傷

這時的英利已經足夠強大,但是苗連生再一次把目光轉向了更大的目標——上市。

但此時的英利,早已不是苗連生說啥是啥的英利。在與天威保變合作時,意在擴張的英利為了拿到天威保變的資金,拿出2%的股權,后者則僅以156萬元的投入實現了對英利新能源的絕對控股(由49%增加到51%),并將英利新能源更名為天威英利。

為了英利的發展,苗連生剛開始只有忍氣吞聲,但要將企業弄上市,控股權的問題就不得不爭。苗連生咬牙之下,以2500萬元購回天威保變2%的股份,這是一年多前售出價格的16倍。

在搞定這件事后,另外一大難題又從天而降。

在2006年8月8日,國家六部委頒布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10號文),按照規定,天威保變作為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針對子公司的分拆上市,必須經過中國證監會、國資委、商務部和外管局等部門的審批,文件將于9月8日生效。

這意味著英利如果不趕在2006年9月8日之前將公司重組出去,天威保變的海外上市十有八九就要“流產”。漫長的嚴格的審批,會使得新能源企業錯失最好的時機,海外上市將遙遙無期。

關鍵時刻,苗連生與天威集團高層進行了艱難曲折的談判和博弈,具體交易是如何達成的外界不得而知。根據天威保變公告的《境外上市細化方案》,總體思路是苗連生以天威英利51%的股東權益到境外上市,天威保變以天威英利49%的股權換取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最終天威英利成為外商獨資企業,而天威保變成為一家紐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東。

幾經周折,英利終于走出了泥潭。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6月8日上午9時30分,苗連生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英利綠色能源成功上市(股票代碼YGE)。由于苗連生不習慣系領帶,他也無意中成為了紐交所200多年歷史中第一個不系領帶的敲鐘人。

成功上市后,曾從軍15年并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的苗連生,并不是一個吃虧的“主”,英利綠色能源持續出擊,對天威英利增資持股至74.01%。

同年,天威集團決定,將其全部股權無償劃撥給央企兵裝集團。“從不受人擺布”的兵裝集團,對喪失天威英利控股地位耿耿于懷。2008年1月,兵裝集團主導下保變電氣于聯合四川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樂山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樂電天威),投資約22億元的多晶硅項目,以制衡天威英利。

而苗連生也不甘示弱,在樂電天威成立僅兩月后,英利綠色能源便針鋒相對成立了六九硅業有限公司(六九硅業),投資高達126億元重點殺入多晶硅項目。

不過,酣戰中的英利和天威沒有意料到,在金融危機大沖擊下,產能過剩的多晶硅價格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導致樂電天威破產,六九硅業受重創。

不過,通過一系列努力,也使英利成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之一。

激進發展英利遭雙反困局

2007至2008年間,受益于光伏市場的升溫,上游原料多晶硅價格呈現出井噴式增長,由每千克22美元一路飆升至每千克300至500美元。這樣的好時光,豈能錯過?一向敢想敢干的苗連生,帶領著英利走上了激進發展的道路。

2009年3月,英利以每千瓦時0.69元(行業成本價為每千瓦時2元)的“吐血價”,拿下當時國內最大的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遭到業界的強烈質疑。對此,光伏大佬施正榮等人也公開質疑苗連生是刻意“攪局”。

2012年,英利再次劍走偏鋒,在寧夏中衛30兆瓦的并網光伏電站組件設備招標中,以低于當時業內平均價格(每瓦6元)的價格中標(每瓦5.18元),讓外界質疑其是不計成本的搶市場。

另外,英利在營銷和品牌宣傳上,也是一擲千金,連續贊助了南非世界杯和巴西世界杯,砸入近10億元真金白銀,讓業界同行是瞠目結舌:你一個做光伏的去贊助踢足球的做啥?

英利的激進,在市場變壞之后,開始嘗到惡果。

2012年,歐盟啟動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并最終通過決議對原產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嚴重依賴對歐出口的中國光伏企業遭受致命一擊,英利遭受重創,從2011年起連續四年虧損,虧損額高達15億美元之巨,巨額債務讓英利陷入了破產倒閉的邊緣。

面對危局,苗連生是一刻也沒有閑著。他帶著兩口大鍋,海南、天津、衡水、保定的四處跑,給員工燉魚、燉肉,鼓舞士氣,要把家的味道和溫暖帶給了更多英利人,激發員工的斗志和激情,誓言要“越雙反我們越團結,越雙反我們成本越低”

2013年,英利進行“二次創業”,苗連生驅車行程2萬公里,走遍云南、廣西、廣東、陜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8個省去考察,布局光伏電站建設,以實施其“千億決戰下游光伏電站”戰略。

苗連生卸任英利連遭警告退市

雖然,在苗連生的帶領下英利在2014年取得總營收129.274億人民幣,收入居全行業第三,出貨量3361.3兆瓦僅次于天合光能的3660兆瓦,摘得“探花”的好成績。但是,在高收入的情況下并沒有讓英利躋身到盈利行列中,仍然有高達13億的虧損。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英利的短債為101.2億元人民幣;中期票據有17.13億元人民幣(不包括已到期或將在2015年到期的23億人民幣),還有28.6億元的長期債務,總負債率達到近150億元。

2015年,英利曾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自救。苗連生在員工大會不僅宣布將拿出個人“全部身家”幫英利渡過難關,更向員工道歉,稱英利高負債的局面“沒有任何人的責任,這是老苗的戰略失誤”。隨后不僅出售閑置土地,更將資產質押換取銀行貸款。

但是這一系列動作并沒有挽救英利,隨后的8月,英利收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原因是英利自7月15日起,收盤價連續4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英利只有在收到通知后6個月內,連續30個交易日收盤價超過1美元,才可以繼續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為化解退市風險,英利經過出售資產、撤并業務、實行“10并1合股”等一系列的手段救市,但是,遭受多次打擊的英利,已經沒有了當年霸主的威勢。風風火火、寧折不彎的苗連生,在2016年年中,卸任了集團董事長一職。

其實早在幾年前,苗連生就曾經表示,在2015年之后將退居二線,“到那時,養養豬、種種菜、釣釣魚、養養狗將是我的‘工作重心’”。從1987年創辦英利集團開始,將近30年時間,苗連生一直擔任著集團的核心管理者,這是首次轉向幕后,英利的苗連生時代很可能會就此畫上句號。

如今的英利,依然在泥淖中艱難掙扎,退市危機、債務危機,成為了旋繞在頭頂上隨時可能落下來壓垮英利的兩根“稻草”。

2月15日,英利公告稱在2月9日再次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通知,因公司過去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市值低于5,000萬美元,同時上一財報期末股東權益低于5,000萬美元,低于紐交所持續上市標準規定的條件。

根據紐交所規定,公司在收到通知后90天內,需要向紐交所提交一份商業計劃書,闡明公司在收到通知后18個月內(計劃期間)使自身重新符合紐交所持續上市標準的計劃。紐交所將評估該商業計劃書,如果不滿足標準公司股票將被紐交所停止交易,并啟動退市程序。如今,退市警告已發出近一個多月,英利的市值也只有4000萬美元左右,現實的殘酷已經把英利逼到了退市邊緣。

未來的英利將何去何從?能否從退市漩渦中成功抽身,這就要看在現任公司管理層領導下的英利還有哪些妙招了。是通過業務發展來自救?還是直接從紐交所退市實施私有化,轉變成為了私有企業?英利可以閃轉騰挪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英利的攤子很大,問題很多,地方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救它,英利不能倒!”3月5日,河北省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的一位領導在跟記者談起英利現狀時,幽幽的說道。

“希望英利能撐過去。”他說。這或許代表了很多對英利有感情的人士的心聲。

關鍵字:光伏產業光伏技術

本文摘自:華夏能源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德阳市| 屯昌县| 沧源| 曲水县| 敖汉旗| 琼海市| 邵武市| 玛多县| 南川市| 南溪县| 肇庆市| 天长市| 长白| 崇阳县| 辽源市| 灵台县| 扬中市| 久治县| 遂川县| 英德市| 津南区| 电白县| 雷波县| 玉田县| 崇礼县| 林西县| 锡林浩特市| 沾化县| 临朐县| 南平市| 闽清县| 宁阳县| 平山县| 浪卡子县| 凤庆县| 晋中市| 汨罗市| 蒲城县| 台北县|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