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的經營重建取得了進展。2月17日,夏普宣布上調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的業績預期,合并經常損益將實現99億日元的盈利(上財年為1924億日元虧損)。在主要部門中唯一出現營業虧損的光伏電池業務中,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實施的采購改革取得了成果。但光伏電池和液晶面板的競爭環境依然很嚴峻,夏普的全面重建仍存在課題。
“解決了一個長期財務課題”,夏普某位高管這樣向客戶解釋此次的采購調整。
在光伏電池業務中,以高于市場價格采購硅材料的長期合約成為夏普的“負遺產”,到2015財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最近的2016年10~12月也出現了79億日元營業虧損,其中的76億日元是采購材料的準備金。
2016年秋季,鴻海出身的夏普社長戴正吳在公司內部指出,條件不平等的合約及偏高的價格條件等需要調整的項目較多。希望大家以堅持不懈的態度去談判。
夏普的合并銷售額最高只有約3.5萬億日元。戴正吳認為,持續面臨經營危機被其他企業抓住弱點鉆空子是不平等合約的主要原因。
戴正吳斬釘截鐵地表示將發揮世界最大電子設備代工服務(EMS)的力量。他指出,通過以合并銷售額超過15萬億日元的鴻海為后盾,現在的夏普已今非昔比,是具有談判實力的強大夏普。
實際上確實有過這樣的例子。某業務本部長曾向戴正吳報告稱,“這是從沒答應過降低成本的客戶,不可能實現”,但戴正吳依然令其重新去談判,最終將成本削減了11%。這種不屈不撓的成本削減措施成為扭虧為盈的原動力。2016年10~12月的整體銷售額雖然減少了1成多,但在7大主力業務中,除了光伏電池以外全部實現營業盈利。
鴻海式經營從夏普的支柱業務液晶面板和電視部門也可見一斑。
2016年12月,鴻海與夏普共同運營的堺顯示器產品公司告知韓國三星電子,將停止向其供貨電視用大型面板。這種做法體現了順應面板需求復蘇的鴻海式迅速經營,通過調整交易條件來改善盈利情況。
1990年代陷入經營危機的日產汽車也通過從母公司法國雷諾調來的社長卡洛斯˙戈恩實施的采購改革實現了V字復蘇。與以前的交易慣例截然不同,戈恩選擇采購對象時非常重視價格,大幅削減了成本。這與鴻海的做法有很多相似點。
不過,夏普的復活還存在諸多課題。雖然通過此次的采購調整,光伏電池的損益也得到改善,但日本國內的業務環境仍很嚴峻。另外,在海外的銷售也尚未步入正軌。
2016年10~12月,液晶業務的部門損益也時隔8個季度扭虧為盈,但市場行情的波動十分劇烈。中國的面板廠商正在建設新工廠,鴻海夏普聯盟也計劃在廣州和美國等地建設新工廠。如果因供應過剩價格下跌,液晶面板業務的盈利情況可能會立即惡化。
瑞穗證劵高級分析師中根康夫表示,“(成本削減等)當前的對策值得稱贊,但作為主力的液晶面板業務戰略尚不明確”。
“從結構改革轉向擴大業務”,最近夏普內部經常能聽到這樣有氣勢的話。但具體要如何擴大哪個領域的業務呢?目前還看不到整體戰略。
與經營出現危機的東芝相比,同樣陷入經營危機的夏普正逐漸走向重建之路。在自上而下式的改革方式下,夏普員工一直在不斷試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