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創流水金屬網箱養魚,到如今全球最大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從單一飼料生產,到以“互聯網+”思維構建漁業全產業鏈;從跨界新能源,到融合創新水下養魚、水上光伏發電的“漁光一體”模式,35年來,劉漢元引領通威集團不斷求索、不斷跨越。
見證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通威集團現在已發展成為以農業、新能源為雙主業的跨國集團公司。綜觀2016年,通威集團業績閃亮,光伏產業鏈全線貫通,漁光一體化布局持續推進。
2016年,劉漢元帶領企業轉型升級之路上,實現了哪些突破?有哪些創新之舉?對于新能源產業未來前景,他有何預見?成都商報記者日前對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進行了專訪,以求一窺其作為行業領軍者的成功“秘籍”。
談升級
“互聯網+水產”助力升級
成都商報記者:經過35年的發展,通威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同時,另一主業新能源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新經濟形勢下,面對互聯網帶來的調整和機遇,您是如何帶領通威這樣一個龐大的企業轉型升級的?過去的一年,實現了哪些突破?
劉漢元:無論是在新能源領域,還是水產養殖領域,通威都在不斷變革創新,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企業穩健發展。作為在我國農牧行業穩健發展超過35年的傳統涉農企業,擁抱互聯網、利用互聯網、融入互聯網,是通威實現企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
自2015年3月以來,通威投資打造了全球通威粉絲的網上家園——“通心粉社區”,旨在全面引導、匯聚與整合我國農村廣大養殖戶、經銷商及農業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等合作伙伴,在線全程參與通威集團及我國農牧尤其是水產行業中的魚苗、蝦苗、水產飼料、漁藥、設施設備及產品研發、365養殖模式等領域的互動交流。
經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通心粉社區”匯聚了全球86萬通威粉絲,已發展成為中國農牧行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影響力最廣泛、用戶最活躍的涉農社群平臺。未來三五年,廣大農村網民還將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大量基于農村的互聯網服務已全面啟動。移動互聯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將不斷發展與迭代,傳統企業的轉型步伐會進一步加快。
未來“通心粉社區”將依托通威在水產行業強大的研發實力、完善的服務網絡、龐大的用戶資源,以及良好的品牌口碑,立足中國水產行業,進一步推進產業聯盟共建、漁業互聯網金融、水產品線上交易等領域的創新服務,與我國水產行業一道,共同助推中國水產行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話創新
2016光伏產業上下游實現互通
記者: 2016年,公司實現了哪些創新之舉?帶來了哪些成效?
劉漢元:作為以農業和新能源為雙主業的企業,通威集團充分創新地融合兩大主業,全球首創了“漁光一體”創新模式。該模式創造性地將光伏發電與水產養殖有機融合,通過在水面上架設太陽能光伏組件,水面下養殖魚蝦等水產品,達到水產養殖和光伏發電協同發展。“漁光一體”不但做到了兩大產業的跨界整合,而且還沒有改變土地的原有性質,更沒有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同時,通過將通威深耕水產行業多年來潛心研究、推廣并提煉的365智能養殖模式,植入到漁光一體項目中,不僅能5倍以上提高水產養殖效率,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更能大幅提升養殖戶收益,真正實現了“魚、電、環保”三豐收。
根據專家測算,我國總共擁有養殖水面高達1.2億畝,若將其中4500萬畝精養魚塘建成漁光一體電站,裝機量將達1200GW-1500GW,相當于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的總量。若將其中的五分之一,即900萬畝優質魚塘進行新建和改擴建并實施“漁光一體”項目,水產養殖年產量可高達1350萬噸,同時可建設300GW-450GW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的5-8倍。可以說,大力發展和推廣“漁光一體”這種清潔、高效、低碳的創新模式,不僅能實現我國清潔能源與水產養殖轉型升級的跨界融合,還將大幅提升單位面積國土的價值輸出,實現土地的復合利用。
記者:2016年1月,通威股份陸續收購永祥股份和合肥太陽能,6月雙流高效晶硅電池線項目一期投產,目前,通威光伏產業鏈構建情況如何?
劉漢元:通過產業整合、資產重組等形式,2016年我們在光伏產業鏈的三個關鍵環節上游多晶硅、中游電池片和下游光伏電站,通威光伏產業上下游已實現互通。
在新能源產業鏈上游,作為位居我國前三位、西南地區最大、國內唯一一家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多晶硅生產企業,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即將形成多晶硅2萬噸產能,在成本控制與質量方面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為產業鏈中下游提供了高性價比的優質硅料,經過技改,產量已位列全國前三位,質量全國一流,成本全國最低。
在產業鏈中游,通威太陽能深度切入太陽能發電核心設備和產品的研發、制造和推廣。已實現3300MW電池片和500MW組件產能,已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多晶硅電池片生產單廠,太陽能電池片最高平均轉換效率超過20%,品質達到行業最優,成本實現行業最低,各項技術指標已達世界先進水平。通威在成都雙流區規劃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5000MW太陽能高效晶硅電池項目,經過7個月的快速建設后,項目已于去年6月成功投產,創造了新的“世界速度”,是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單車間產能規模最大的高效晶硅電池線項目。項目的二、三期各規劃建設2000MW,計劃2至3年內投產。
目前,通威太陽能(合肥、成都)公司產能規模已躍升至全球第一。未來3-5年,通威太陽能電池環節規劃完成總計10000MW產能,將實現產值超過200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在產業鏈終端,通威擁有發展分布式光伏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家庭屋頂光伏,并與現代漁業相結合,打造“漁光一體”模式。目前,通威已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商業或家庭式光伏發電及“漁光一體”示范電站,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正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
看未來
新能源產業將實現百萬億級規模
記者:最近幾年,中國的光伏產業獲得了長足發展,您已連續多年為中國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您如何看待中國光伏產業現狀和未來趨勢?
劉漢元:我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風能、光伏發電等清潔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已經具備吹響能源革命號角的各種主要條件。
從產業總體來看,以我國光伏產業為例,從十多年前面臨的“兩頭在外”即終端市場和上游技術均在國外的產業結構問題,已發展成為目前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從90%以上產品出口歐盟,到國內安裝應用占到接近一半,技術的不斷進步、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單位發電裝機成本持續降低,目前每千瓦的建設成本在5-7千元,三五年內可望降到3-5千元。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第一大國。
技術的進步、規模效應的進一步提升,光伏發電將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生產方式,將很快推動光伏發電平價時期的到來,結束對光伏發電的補貼,實現市場條件下可再生能源支撐我國清潔發展的歷史轉變。
改變當前的能源消費方式已勢在必行,在這個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可再生清潔化的過程中,不僅光伏新能源產業具備巨大的發展空間,還將催生對儲能應用、智慧電網的需求。粗略測算,如果我們三五年內實現能源消費增長的再生清潔化供應,二三十年時間內實現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將會形成近百萬億元的新興產業規模,一方面推動我國經濟適度快速發展,一方面有效解決我國資源和環境發展的不可持續問題,徹底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記者:您如何看待咱們四川省和成都市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對推動天府之國真正實現清潔發展有什么思考和建議?
劉漢元:我省是全國光伏產業發展最早的省份之一,幅員面積占我省61.3%的“三州一市”是我國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同時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產能和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產業基礎條件堅實,產業比較優勢明顯,完全可以成為我省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事實上,一旦光伏發電和水電形成1:1的水光互補發展格局,我省發電裝機容量就可接近1億千瓦,剛好光伏發電又疊加在白天的用電高峰,可以由同一個電網或者與現有水電、火電支撐未來更大的發電運行能力,不但能夠兩倍以上地提升我省電網支撐能力,還將有效甚至根本上解決我省未來發展的能源可持續供給問題,以及解決我省季節性、晝夜性谷峰用電平衡問題,由此形成的水光互補清潔發展模式和現代新型能源產業體系,將率先走在全國前列。長遠來講,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有助于實現水電、光電互補,實現清潔能源支撐四川和成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實現將成都建設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示范區的戰略目標,真正為子孫后代留住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實現天府之國的清潔發展。
導讀:從首創流水金屬網箱養魚,到如今全球最大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從單一飼料生產,到以“互聯網+”思維構建漁業全產業鏈;從跨界新能源,到融合創新水下養魚、水上光伏發電的“漁光一體”模式,35年來,劉漢元引領通威集團不斷求索、不斷跨越。
記者:今年是通威集團成立35周年,回顧這些年,最令您欣慰的事是什么?您還有哪些夢想?
劉漢元:35年來,通威全體同仁為之奮斗的兩大產業,都是與廣大國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農業方面,通威讓健康、安全的水產品走入了千家萬戶;新能源方面,光伏產業正推動著中國能源消費方式的變革。在此過程中,通威都是積極的建設者、推動者和參與者,我想這是最令我高興和欣慰的事!
讓中國早日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為我們自己、也為子孫后代留住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是我們最大的夢想,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穩健是企業最重要的生命力
在很多人看來,通威是一個沒有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企業。而這又是通威讓大家覺得最有研究價值和借鑒價值的地方。35年來,通威穩健前行,被譽為商界“長青樹”,這背后的秘訣是什么?
在劉漢元看來,穩健是企業最重要的生命力。企業發展越均衡越穩定,越可預期越可持續,找到一個均衡點,評估社會需求和自身的內部資源,掌握一個合理的節奏,這就像開車,既不能被別人甩在后面,又不能發瘋似地狂飆。如果始終以20公里時速跑,必然變成一只蝸牛而被淘汰,而如果跑得過快,遲早要翻車。
科研技術人員出身的劉漢元,對企業管理有著過人的睿智和理性,并不失激情,堅持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無論是“互聯網+”計劃下“通心粉社區”的推出,還是“漁光一體”模式的創新,通威都勇立潮頭,不斷跨越,讓人欽佩。
同時,就像他自我評價的,他是有點理想色彩的完美主義者,他追求卓越,他說0.9的10次方約等于0.35,一個大系統內任何一個關鍵點都可能導致系統局部或者全體功能的喪失,因此,對人和設備的每個關鍵點,可靠性在99.9%以上甚至100%,公司才能做到連續穩定運行。
“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是他的夢想,看起來宏大卻并不縹緲。他帶領企業在新能源產業上不斷突破,切實踐行、孜孜以求的同時,還四處奔走為新能源產業鼓與呼。“十三五”規劃中,新能源產業發展也被推向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面對這一新興產業,通威集團將引弓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