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630的落幕,國內光伏行業競爭加劇,各個光伏企業之間打起了激烈的價格戰。在光伏標桿電價下調已成必然,可以預見明年光伏企業間的廝殺將會更加慘烈。如何有效降低成本?這已經成為很多企業能否打贏這場戰爭的當務之急!
對此,光伏企業的選擇是,往全產業鏈走!這方面的案例很多,上下游通吃、全產業鏈布局,成為了很多上規模的光伏企業的通行做法。
建立全產業鏈主要有兩點好處,第一不受別人制約,第二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在領跑者招標中,協鑫之所以有底氣報出超低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產業鏈布局下的價格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很多企業也想效仿協鑫,布局光伏全產業鏈。
但實際上,協鑫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全產業鏈布局也并不適合所有企業。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布局光伏全產業鏈并沒有想象的這么美好,可能僅僅是一個美麗的泡影罷了,甚至可能僅僅是一個陷阱。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無論是天威、賽維還是英利,都被所謂的全產業鏈所誤導而走向了歧路,
其中英利的案例無疑是最典型的。
英利曾是世界最大的組件生產商,但其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就是英利對上下游擴張的失利。本來是基于布局全產業鏈考慮的擴張,不但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使英利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直到今天仍受這個影響。
為實現苗連生做大英利全產業鏈的愿望,英利曾野心勃勃地投資六九硅業有限公司(即“六九硅業”)項目,在2010年8月5日,醞釀多年的六九硅業正式投產,其年產能預計為3000噸。當初英利非常看好六九硅業:“六九硅業的成功投產,進一步延伸了公司的產業鏈,穩固了英利作為全球最大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的地位。”
由于技術路線的問題,外加上2011年多晶硅價格暴跌,導致了六九硅業的破產。在2011年年報中,這一被寄予太多期望的多晶硅項目,迅速被減值了22.75億元,同時被減值的商譽也有2.734億元。同時,由于污染問題嚴重,保定市政府為治理大氣污染,強制要求六九硅業在2012年10月18日停止多晶硅生產線。
2013年,尚未在六九硅業項目中完全恢復,英利又開始向下游擴張。在2013年上半年,苗連生親自開車在西部、西南部地區考察,初步確定英利下游電站布局。
但光伏電站運營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較多資本投入。光伏電站的初始投入高,而這對于已經開始存在資金壓力的英利來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舉動。事實證明,急行軍進軍下游電站并未給英利帶來好運,甚至很多電站項目更是為“他人做嫁衣”——還沒到手捂熱便又要被迫變賣還債。
可以說,英利困境,與大張旗鼓的全產業鏈布局失策是有很大原因的。但與之相反,協鑫卻成功了,那么協鑫又是如何做的呢?
在進入光伏行業前,朱共山從傳統熱能電廠起家。直到2006年,朱共山看到了光伏產業的潛力,拿出了70億元投資江蘇中能多晶硅項目,打破了國外企業對多晶硅的絕對壟斷。到2010年,保利協鑫已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企業之一、全球硅片產量最大的企業,朱共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硅片大王。
同時,朱共山也沒有忽略投資回報率較高的電站開發、運營。2009年,朱共山創辦協鑫新能源,主營電站的開發、運營業務等,并在2014年成功將公司帶到港交所上市。
協鑫集團的上市陣容中,形成掌控產業鏈兩頭的“雙核心”模式,光伏上市帝國規模初具,而唯獨缺少了系統集成這一塊。而超日債事件給了協鑫集團切入系統集成這一領域一個很好的契機。在超日債事件兩月后,協鑫集團宣布牽頭參與超日重組。通過超日太陽,朱共山將集團上下游業務聯結到一起,完成了全產業鏈的謀劃。
至此,作為一家以環保能源和再生能源為主營業務的專業性能源投資控股公司,協鑫集團的資本版圖中,目前已擁有保利協鑫、協鑫新能源、協鑫集成、同鑫光電、協鑫智慧能源(借殼霞客環保)等五家上市公司,實現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光伏全產業鏈布局。
協鑫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很可能走錯一步,協鑫就會重蹈英利的覆轍,但幸運的是,在很多關鍵節點上協鑫的選擇都是正確的。無論是從多晶硅領域切入,還是抱上保利集團的大腿,都是不錯的棋。正是由于抱上了國企的大腿,協鑫才有大肆擴張的大量資金。而從多晶硅領域切入,也使協鑫抓到了多晶硅的“紅利期”。
同樣是要建立全產業鏈布局,卻只有協鑫成功了,很多企業都失敗了,可見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全產業鏈可能并不太適合。
特別是現在光伏行業日漸成熟,進入門檻也漸漸提高,你從產業鏈的一端擴張到另一端,可能需要大量的資本,也不一定想玩就能玩的轉。過度的追求大而全,是很多中國光伏企業的一個誤區。
其實,只要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極致,企業就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樣可以過的很好,為何非要貪大求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