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補貼養育了10年的全球光伏產業正面臨著一場大考,平價競爭提前來臨對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出考驗,國際協作迫在眉睫”,4日在無錫召開的2011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上,眾多歐美光伏產業界專家一致呼吁,各國光伏產業需要加強市場、技術、信息共享,抱團“過冬”。
歐盟市場縮水、尚德破產傳聞、美國“反傾銷”申請……多年來保持65%以上增幅的全球光伏產業在2011年陡陷深壑。數月來,占全球60%以上組件產能的中國相繼有50余家光伏企業倒下,劇烈的價格波動下,國外光伏企業同樣無所適從,整體產業鏈一片低迷。
“如今,分散的生產到了一個需要整合并再次降低成本的機會,如果做的好的話,所有人會有更好的發展”,梅耶博格首席執行官Peter Pauli在會上表示,我們要提高效率,需要從技術和生產上對供應鏈進行整合,降低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這是通向未來的保障。
從始至終,光伏就是一個國際產業,中國處于產業鏈中下游,是最大的制造國,而上游核心技術、市場都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稱,平價競爭已經不可避免,這就需要控制并且協調整個的供應鏈,建立信息、技術共享。
韓國OCI公司副總裁金泰顯認為,全球總裝機量預計在2015年可達50GW,屆時50%的國家也許都能實現平價上網,但以往的高津貼政策正在向市場競爭轉變,需要國際協作才能真正吃到這塊“蛋糕”。
“沒有任何秘方可言,只有從上至下抱成一團,整合核心的技術、能力,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效率,分擔困難,共享未來成果”。
眾多與會專家認為,隨歐債危機加深,急待發掘新興市場等心態也讓各國光伏企業“聯手出擊”成為可能,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整合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