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潔能源。”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會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說。
據悉,我國提倡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多年,出臺政策予以支持。在取得了一系列實實在在成果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未來發展還面臨哪些新問題?該如何突破?
2050年煤炭消費占比或仍高達40%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當前,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表現為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富煤、少油、缺氣是我國的能源特征,煤炭占絕對主導地位,油氣供應則受制于人,2017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6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達到39%。另一方面則是環境壓力巨大。內部表現為大范圍、高強度的霧霾天氣倒逼能源結構轉型,外部則表現為二氧化碳減排任務艱巨。按照《巴黎協定》,到203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60%-65%。
那么,應對我國能源挑戰,煤炭要扮演何種角色?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是現代能源體系的主要特點。根據我國國情,‘清潔’通常是指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的科學開發和清潔利用。”謝克昌表示。
“‘煤炭消費替代’口號的科學性和現實性仍待商榷。”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表達了類似觀點。他進一步表示,煤炭的利用必須堅持清潔、高效和低二氧化碳排放原則。
實現能源革命,一方面要提升清潔能源比重,另一方面要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院士的一致贊同。與此同時,對于煤炭在未來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多位院士表達了不同看法。
2017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由2020年的15%提升至2030年的20%,到2050年則要進一步提升至50%。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為13.8%。要在2030年至2050年的20年間里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升30%,除非有顛覆性技術出現,否則難以實現。”劉中民表示。
謝克昌也認為,中國工程院和國外機構的戰略研判均表明,到2030年化石能源在中外一次能源中占比都在80%左右,其中煤炭占中國一次能源結構的50%左右;到2050年,煤炭、油氣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為4∶3∶3。
碳減排壓力不容忽視
“肩負重任”的煤炭要實現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利用,還面臨著哪些問題?
多位院士認為,未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仍面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和新鮮水消耗量增大的難題。尤其是二氧化碳減排壓力,已經成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及可持續發展的“緊箍咒”。
相關數據顯示,每噸標準煤化石燃料碳排放中,煤的碳排放系數最高,達到了2.6。按照規劃規模,到2030年,作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要形式的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高達1.46億噸。而另一方面,目前的碳捕捉技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
但是對于這一問題,謝克昌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隨著我國能源革命的推進,能源結構不斷完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能源消費總量有效控制,加之非化石能源經濟性提升和規模化發展,以及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根據預測,我國可以實現對國際社會的碳減排承諾。
“目前來看,我國低碳化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是節能減排和提高能效。”謝克昌表示,根據2010年國際能源署(IEA)能源技術展望估算,2010-2030年,通過節能可以減少碳排放總量的56.9%,而其他減排技術,如發展可再生能源僅能減排22.9%,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更是僅有10.18%的貢獻。“假如我們的能效能夠提升至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每年至少可以減少20億噸標煤的能耗,相應減少的碳排放量可想而知。”
“必須堅持《巴黎協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以及各自能力的‘三原則’,確保我們國家的合理發展權。”謝克昌說。
創新技術仍待突破
如何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更好發展?加快技術創新,推動煤炭由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成為與會院士們的共識。
“當前,我國能源系統中各系統相互獨立,難以合并‘同類項’,整體效率不高,結構不合理,難以協同發展,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聯系各能源分系統的關鍵技術。”劉中民坦言。
劉中民進一步表示,我國石油化工產業在資源稟賦、加工結構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尚有不足,而推動煤炭由燃料向燃料與原料并重,發展現代煤化工可彌補這些不足,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產業應協調發展,形成新的更合理的產業結構。據悉,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已探索出煤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的新路線,摒棄了傳統合成路線中高耗能的水煤氣變換過程,有望為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提供變革性技術。
“即使傳統煤化工的乙炔存在成本低、污染大、能耗高等問題,但通過技術創新也有出路。”金涌舉例,通過技術創新,將氫等離子體與粉煤合成乙炔技術,可降低能耗35%,不排放廢渣、廢氣,而且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深加工下游產品。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郭烈錦則認為,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中,探索“超臨界水蒸煤”技術具有重大意義,由此延伸的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技術,能將煤炭化學能直接轉化為氫能,可配套化工產品或發電多聯產,不僅大大簡化了工藝流程,從源頭上消除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而且能夠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別凡)